眾將退下後,慶忌又在拜將臺上的宮殿,單獨留下御史大夫孫武,與治粟內史范蠡二人,各自落座。

由伍子胥所督造的這座拜將臺,跟後來的銅雀臺差不多,只是規制較小,但足以像是一座小型宮殿,能住下上百人!

“長卿、少伯,寡人適才得到訊息,楚將沈諸梁在方城一帶擊敗晉軍前鋒部隊,並相繼挫敗胡、頓、陳等國之師,斬獲頗豐。根據黑冰臺的密報,晉人主導的這次諸侯會盟,即將解散。”

一聽這話,孫武與范蠡不禁對視一眼,都看見彼此眼中的詫異之色。

對於沈諸梁的能力,他們是知道的。

現在偌大的一個楚國,唯一能挑起大梁的帥才,就沈諸梁一人。

所以,儘管沈諸梁在對吳軍的戰事中屢屢失利,丟城失地,但都沒有遭到什麼像樣的處罰。

眾所周知,楚國對於敗軍之將,一向是極為苛刻的。

敗軍之將的下場,也多半是在戰敗後引頸自戮,或被拘禁起來,鬱鬱而終。

但沈諸梁的能耐,已經是人盡皆知的。

沒有了沈諸梁,楚國的局勢更加糜爛不堪。

正是意識到這一點,孟嬴、熊軫、子西等人,這才力保沈諸梁,讓其率軍抵禦南下來犯的諸侯聯軍。

沈諸梁也不負眾望,在方城一帶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將功折罪!

“大王,若訊息屬實的話,那晉人真是……”

孫武搖搖頭,很是無語。

晉人這是爛泥扶不上牆!

僅僅是幾場小規模戰役的失利,就打起了退堂鼓,不敢進一步進犯楚地,這如何讓天下諸侯信服?

此番以晉國主導的十八國諸侯聯軍,聲勢浩大,前所未有,十幾萬人的兵馬,怎能被區區的方城所阻擋?

諸侯們的確是各懷鬼胎,但也不至於那麼脆弱吧?

說到底,就連作為盟主的晉國,也不打算在這場聯軍伐楚的戰事中出多大的氣力,也只是為了提高一下自身的影響力,宣揚霸主之名而已!

因為自弭兵之盟後,已經有近四十年的時間,晉國沒有再次出兵與楚國進行爭霸戰爭,世人或許已經遺忘了,昔日被晉楚兩個霸主大國相互支配的恐懼!

范蠡疑惑的問道:“大王是在擔憂,楚人極有可能挾大勝之勢,趁機東征?”

“不。”

慶忌輕笑一聲道:“不是寡人瞧不起楚國。楚國,經過這輪番的戰事,早已經是強弩之末,不足為慮,何故再戰?”

再戰,慶忌也不懼!

畢竟在桐、巢、群舒、鍾離等屬於吳國的西地,可是屯駐著吳軍一萬五千人,還有伍子胥作為大都督,在那裡發號施令,慶忌何懼之有?

“數年之內,楚人也多半不可能挑起戰端。”

慶忌緩聲道:“然,寡人以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吳國上下定要有居安思危之心,是故,寡人慾進一步提高我吳軍的戰鬥力。”

還要提高吳軍的戰鬥力?

“這……”

孫武亦是倍感棘手。

因為,現在吳軍的戰鬥力,不說是天下第一,但,不論是大兵團作戰,還是單兵作戰能力,放眼天下,能跟吳軍相提並論的軍隊實在是不多。

唯有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的一些精銳之師,或許能跟吳軍一較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