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

無奈之下,中大夫狐庸只能向慶忌哭訴道:“封君之制,斷不可改!范蠡、伯噽,二賊包藏禍心,是在動搖我吳國之根基,請大王明鑑!”

“狐庸大夫所言極是。大王,改封地為食邑之事,實在是亙古未有,臣等聞所未聞!”

“請大王明察!”

辯不過范蠡,他們都只能哭喪著臉,向慶忌一訴衷腸。

慶忌對此,只是搖搖頭,隨後又將目光放在太宰季札的身上。

“太宰,汝意下如何?”

早就事先透過氣的季札,立馬躬身作揖道:“大王,對於改封地為食邑之事,老臣並無異議。老臣的封地州來,可改為食邑,大王或可改封食邑為他地!”

眼看著季札這般輕描澹寫的一席話,大公無私的模樣,一眾老世族大臣內心是暗罵不已。

這老匹夫,居然真的無私到這種地步!

真的不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考慮嗎?

“大王,臣附議!”

“臣也願將自己的封地改為食邑!”

燭庸、掩餘、被離、申息四人都跟著站出來,贊同將封地改為食邑之事。

他們的封地,在所有的老世族大臣中是最大的,但都能贊同此事,這讓其他人如何是好?

“大王!”

狐庸一時間老淚縱橫的道:“難道你忘了祖先的功業嗎?昔日泰伯奔荊蠻,羹魚飯稻,斷髮文身,終有千餘戶人投奔泰伯,建立勾吳。”

“臣的祖先,當時就歸於泰伯,建功立業,始得封中大夫,賜封地,同吳國休慼與共。”

“而今大王怎可聽信奸佞小人讒言,剝奪我等功臣後代之基業?”

聞言,慶忌眯著眼睛,不置可否。

說來說去,狐庸就是這幾句話,他不煩,慶忌都煩了!

范蠡旋即大聲辯駁道:“狐庸,休要贅言!你祖先的確為吳國建立過功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然,汝祖上這麼多代人,所建立的功業有御史大夫孫武,有廷尉伍員大嗎?他們都只能受封食邑,賜金封爵,何況是汝等這樣世受國恩,而不立寸功之人?”

范蠡的這番話,說得就過分了。

狐庸等老世族大臣,固然沒有立下多少功勞,但在其位謀其政,或多或少也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心力。

只是,對比孫武、伍子胥等人所立下的潑天之功,他們的些許功勞,那是根本不值一提的。

若按照中原列國的做法,孫武、伍子胥他們立下這麼多的功業,有滅國之功,封上卿,賜幾個縣為封地都不是不可能的。

對待他們這樣的有功之臣,慶忌都這樣“吝嗇”,更何況是本身沒有太大功勞的狐庸等人?

狐庸等老世族大臣啞口無言之後,慶忌終於緩緩的站起身,拍板道:“寡人之意,改封地為食邑,凡我吳國之封君,必當遵從。若有違者,其封地收歸國有,從重治罪!”

“大王英明!”

見到慶忌已經作出裁決,狐庸等人都倍感無奈,只能跟生吞了一隻蒼蠅一般,一臉便秘的答應下來。

他們至少還能享有食邑,若敢不從這道詔令,不但是原來的封地沒有了,可能自己還有性命之危!

然,慶忌這般做法,著實是讓老世族大臣們暗恨不已。

這不是明搶嗎?

強盜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