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吳楚鏖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王,臣之中策,即立即遣使於郢都,使吳楚弭兵!”
聽到這話,慶忌眉頭一皺。
站在左右兩側的伍子胥、黑夫、熊子丹等人,都是不禁面露詫異的神色。
伍子胥嗤笑一聲,道:“範內史,你說得輕巧。事到如今,楚人豈可善罷甘休?”
“楚人的確不會善罷甘休。”
范蠡低著頭,緩聲道:“是故,吳楚兩國和談,需有代價。大王何不退而求其次,將巢、鍾離之地,盡數歸還於楚國?”
“大膽!”
伍子胥頓時勃然大怒,目光好似要吃人一般,瞪著范蠡,叱道:“范蠡,你竟敢教唆向楚人低頭,將我吳軍將士費盡心力打下的城邑土地拱手相讓?”
“你就不懼因伐楚而死難的將士,他們的在天之靈化作厲鬼糾纏汝乎!”
“廷尉所言極是!”
“大王,請將妖言惑眾的范蠡治罪!”
“巢、鍾離之地,我吳軍付出多少將士的性命,以多少鮮血換來的城邑土地,怎可讓於楚人?”
“范蠡,你怎可憑空口白牙,唆使大王犯湖塗?”
群情激奮!
顯然,伍子胥、黑夫、胥門巢等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將領,對於范蠡這種“賣國求榮”的做法,深感不齒,大為不忿!
畢竟吳軍為了佔領這些城邑土地,可是付出了近萬士卒的性命!
他們又怎能容忍將士的鮮血白流?
“肅靜!”
關鍵時刻,慶忌不得不出聲喝止,穩住場面。
迫於慶忌作為吳王的威勢,眾將這才義憤填膺的瞪著范蠡,默不作聲。
“范蠡,你繼續說。”
“諾!”
范蠡收拾一下自己複雜的情緒,接著緩聲道:“下策,即如同廷尉之主張,再度從國內徵召兵馬,伺機擊敗來犯之楚師,以強勢而迫使楚人屈服,承認我吳國對大江以西之地的主權。”
聞言,慶忌再一次陷入沉思。
范蠡所提出的上中下三策,慶忌都不大滿意。
但,為今之計,只能從中權衡利弊,找出對吳國最有利的一策。
上策,慶忌直接摒棄掉。
因為他不會將希望寄託於他人身上!
再者說,現在的晉國,君權旁落,六卿執政,其中不乏一些唯利是圖的小人,焉能真的出兵幫著吳國伐楚?
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晉國可不會白白便宜了吳國。
中策,慶忌認為可行。
因為作為穿越者,又是上位者的慶忌十分清楚,戰爭本就是政治的延續,是一種為國牟利的手段而已。
吳國沒必要跟家大業大的楚國死磕到底,不值得。
作為一個新興的國家,吳國充其量只是軍事強國,還不在霸主大國的序列。
雖說,慶忌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是為攻下楚國的昭關、群舒、桐、巢、鍾離這片大江以西的廣袤土地,讓吳國得到更大的戰略縱深,以及更為富庶的城邑土地。
但,為了戰事不陷入僵持,吳國避免深陷戰爭的泥沼,慶忌未嘗不可退一步,將一部分城邑土地拱手相讓。
就好似戰國時期,秦惠文王派嬴華與張儀攻打魏國的蒲陽,成功佔領。
戰後,張儀卻趁機勸說秦惠文王把蒲陽歸還魏國,而且派公子繇到魏國去作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