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慶忌麾下已經有諸如孫武、伍子胥、范蠡、計然這樣的曠世之才,吳國更是人才濟濟,但,慶忌依舊是想吸納更多的賢才入吳效力。

為何?

因為人才跟錢財一般,多多益善。

更何況前來投效的人是文種?

文種是何許人也?

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謀臣,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只可惜,最終難免落得個“狡兔死,良狗烹”的下場,讓人不禁扼腕嘆息!

早在慶忌去年出巡的時候,范蠡就曾向慶忌舉薦過文種,並聲稱後者有意入吳效力。

只是時日一久,忙於政務的慶忌就忘了這回事。

現在見到文種,慶忌又怎能不見獵心喜?

“文子,少伯,請坐。”

慶忌一伸手,便請文種與范蠡入座。

三人各自落座後,慶忌便將目光放在文種的身上,含笑道:“文子,寡人雖身在吳都,卻早已聽聞過文子你的大名,少伯亦是不時的跟寡人說起你。”

“文子身負大才,一腔抱負,可惜在楚國無從施展。先生若能入吳,為吳國效力,為寡人效力,寡人當重用之,以為先生名垂史冊,百世流芳!”

聞言,文種頗為動容的作揖道:“大王青睞,在下不勝感激。”

“想我文種,枉活三十載,未遇明主,若得大王重用,願為驅馳,鞠躬盡瘁!”

“善!”

文種是真的有報效吳國的心思。

如若不然,原本作為楚國宛令的文種,還不至於掛印而去,舉家遷移到吳地!

這一回,文種是孤注一擲的。

若不能得到慶忌的重用,文種也無處可去。

既然文種這般看得起慶忌,看得起吳國,再加上以文種的才幹,慶忌又如何能不重用他?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慶忌麾下,已經有不少楚國出身的朝臣官吏。

伍子胥、伯噽、范蠡都是楚人,皆有大才,對於慶忌也都是忠心耿耿的。

其餘朝臣官吏,不少人也是楚地出身,因為慶忌的求賢令而入吳效力。

真可謂是楚才吳用!

楚地,毫無疑問是一塊風水寶地,人傑地靈,數百年來孕育出無數的人才!

只可惜,楚國難以留得住人才,尤其是有著經天緯地之才的人。

伍子胥、伯噽都跟楚國有仇恨,矢志滅楚復仇。

范蠡、文種等人,也都憎惡於楚國官chang之黑暗,鬱郁不得志,只能投效到吳國,一展所長!

跟范蠡、文種一般的楚國士子,數不勝數。

因為楚國的政zhi實在黑暗,不是貴族出身的人,連做官都資格都沒有。

諸如令尹、大司馬、左徒之類的大官,朝中的卿大夫之流,也多是家世顯赫的貴族。

多是跟楚國王室沾親帶故的公族後裔!

令尹囊瓦,還有之前的左司馬沈尹戍,右司馬羋稽,哪一個不是楚國先王的子孫後代,哪一個不是宗室子弟?

普通貴族出身的人,哪怕是才幹出眾的,能在楚國求得一官半職已經是僥天之倖,實屬不易。

“大王,臣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文種遲疑了一下,旋即緩聲道。

“但說無妨。”

“臣在舉家入吳前,曾聽聞楚王在民間遴選美麗婦人,不論孀居或是有丈夫的婦人,皆可入楚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