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楚人文種(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王,貿然之間,廢止我吳國原來流通之布幣、刀幣與蟻鼻錢,是否不妥?”
太宰季札蹙眉道:“莫說吳國,天下列國皆是一般,各種錢幣並用,只是等值不同,常有糾紛。”
“幣制之改革,固然有利於社稷。然則,臣恐我吳國黎庶驟然之間,難以接受這新式的五銖錢!”
季札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完全推行一種新的貨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
若官府的公信力不足,國人陽奉陰違的話,這勢必會造成吳國的貨幣市場一片混亂,不可避免的導致通貨膨脹!
但,慶忌要在吳國進行幣制改革的決心,是不容動搖的。
慶忌暗自思襯一下,便道:“幣制改革,自然非一時之功也。寡人之意,是在吳都率先推行五銖錢,以五銖錢取代其它貨幣!”
“以吳都為試驗之地,若幣制改革效果顯著,則當並行於吳國。若效果不佳,也可待定而後動。”
“大王英明!”
對於慶忌沒有貿然一下子將五銖錢推行於吳國全境的做法,季札深表贊同。
慶忌又道:“鑄幣之權歸於官府,置三官,鍾官、辨銅、技巧,以右丞相府節制,鍾官負責鑄造,辨銅負責審查銅的質量成色,技巧負責刻範。”
“鑄幣事宜,由右丞相計然負責,治粟內史范蠡與大工令干將輔助。”
“推廣五銖錢事宜,由太宰季札負責,少府被離、吳都縣令伍子胥輔助。”
“臣等,謹遵王命!”
被唸到名字的大臣,立馬答應下來。
慶忌繼而將目光放在季札的身上,說道:“太宰,五銖錢之推行,事關社稷,不容有失。”
“五銖錢為我吳國唯一之法定貨幣,民間不得私鑄,違者斬首。”
“其餘制定原有之刀幣、布幣、蟻鼻錢兌換五銖錢之事宜,等值多少,還請太宰你們細細斟酌,實地考察之後,再行定價!”
“唯!”
新的貨幣既然要取代舊的貨幣,那麼原有的舊貨幣就應該廢止,被回收到官府,以重新鑄造為新的貨幣。
所以季札等人的職責極大。
旋即,慶忌又對右丞相計然道:“右丞相,汝等為社稷鑄幣,其工藝成色務必嚴格把關,爭取做到他人無法仿製。”
“若出了差錯,寡人當層層審查,絕不輕饒!”
“唯!”
偽造貨幣的事情,從古到今,那是層出不窮的。
而一旦大量的假幣橫行,湧入民間,就會造成市場通貨膨脹,這是慶忌絕不願意看見的結果!
所以,五銖錢的鑄造工藝一定要嚴格把關,而且國家要加大打擊假幣的力度!
銖,是一種古代的計量單位。
此時的吳國大概二十四銖等於一兩,一枚五銖錢差不多在3.5到4克左右。
以黃金為參照物的話,一千枚五銖錢就相當於一兩黃金。
價值還是極高的!
從伏羲到顓頊的兩千年間,錢叫做金;軒轅黃帝的後代有熊氏、高辛氏那會兒叫做“貨”;堯帝時謂之“泉”;到商周時期謂之“布”。
其中龜殼、貝殼都充當過錢,後來布帛發展為硬通貨。
金作為最古老的硬通貨之一,早在堯帝時就分為黃、白、赤三種,分別是黃金、白銀和銅。
最頂級的貨幣是珍珠和玉石,屬於“上幣”;黃金次一等,是中幣;下幣是刀、布帛之類。
而鑄幣技術在大禹時代就已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