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 15 章 “收拾好你的爛攤子。”……

付家世代以詩書傳家,祖上曾出過數位翰林學士,門生故吏遍佈朝野,堪稱文壇翹楚。

付家現任家主付知錦,亦付鈺書之父,如今年過五旬,乃是當朝有名的儒士,精通經史子集,尤擅詩詞。早前受皇帝重用,被封為禮部尚書。他雖為當朝官員,卻從不以富貴自居,常年身著素袍,頭戴方巾,舉止間透著一股儒雅之氣。

付知錦不僅掌管多家書肆經營,還親自教授族中子弟讀書習字,每逢初一十五,他還會在書肆內開設講壇,邀請城中名士前來講學,引得無數文人學子慕名而來。

付家的族規也極為嚴格,族中子弟無論男女,自幼皆需讀書習字,男子需精通經史,女子則需熟讀《女誡》《內訓》等典籍。付家子弟成年後,男子多入仕為官,女子則嫁入名門望族,付家因此與朝中諸多權貴結為姻親,家族勢力愈發龐大。

雖是如此,然到了付鈺書這裡,卻另有一番光景。他素不喜父親那等陳腐思想,更厭付家世代相傳的禁錮文學之道。

外人眼中,付家乃書香門第,知書達理,待人寬厚,猶如京城中一輪清風朗月,令人敬仰。然在付鈺書眼中,若非因文化潛移默化左右百姓心志,若無正直文學思想,恐誤人子弟,貽害無窮。

奈何家業根深,他年歲尚輕,雖有己見,卻難施展。早年間,因與父親意見相左,憤而離家,遊歷四方,歷經兩載,眼界大開,嘗盡人間百態,心性亦隨之大變。歸來後,雖遵從父命,赴科考中探花,然其中不乏父親暗中相助,方得此名銜。

此外,他更接管書庫進書事宜,京城書肆所入書籍,皆由他一手挑選。

此番門外新運至京城的書籍,也是他親赴南方精挑,因遊學期間深受南方文化薰陶,故特地從南方擇了一批書籍入京。

書剛運至書庫,尚未清點完畢,便有夥計匆匆來報,說書庫一間房屋進水,請他速去檢視。

方才,他分明在院門外聽得方於車上女子之聲,卻未及細看,只得匆匆趕往書庫。

他識得方於,乃蕭秋折得力隨從,前些日子還隨蕭秋折至西街書肆查案。

但方於馬車為何突現於此?車上又載了哪位女子?他心中疑慮重重,可書庫之事為重,他只得快步隨夥計入內院,至進水書庫。

書庫存書甚多,最忌水火,多年來從未有失,怎會突生此變?

付鈺書匆匆趕至庫房,穿過重重書架,到最裡側牆壁旁,見牆壁滲水不止,地上已積一片。

此時,書庫管事匆匆趕來,行禮稟道:“大人,方才檢視牆外,見牆角積水,不知從何而來,正滲入牆壁。”

付鈺書生得溫潤,舉手投足間儒雅自持,不失貴氣。他面容溫和,不似蕭秋折那般淩厲,亦無尋常男子的粗獷,一身書卷氣質,一眼便能看出自幼浸泡在書堆裡。

他雖是隨和,然非常聰慧且有主見,辦事亦極為認真。

時下聽聞管事回報,他微蹙眉頭,抿唇思忖片刻,道:“即便牆角積水,亦難滲入此牆。此牆乃特殊材質所建,防火防水,堅不可摧,必是有什麼東西腐蝕了牆壁。”

付家書庫已近百年,雖經數次修繕,卻從未出過此等大事,且書庫把守森嚴,此事絕非小可。

他伸手沾了地上水漬,湊近鼻端一聞,只覺一股奇特氣味。

好像在哪裡聞到過。

他起身吩咐管事:“速去稟告老爺,召集書庫所有管事,再尋工匠盡快修補。”

管事汗如雨下,連連點頭:“是,大人,我這就去。”

付鈺書出得房間,本欲到院外檢視方才受驚馬車,然心中仍不放心,便拐過小道,至房屋牆外細察。

與此同時。

霞光漫天,映得整條街道都染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輝,這條街巷雖人煙稀少,卻是通往喬家老院的必經之路。

晚青妤早知會經過付家書庫,只是未曾料到會在此處聽到那道熟悉的聲音。

玉兒聞聲,身子不由自主地坐直了,瞥了一眼晚青妤的神色,又想起外面駕車的方於。這幾日,方於如影隨形,他們所有的出行,他定會向蕭秋折彙報,今日之行也定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