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安瑛得了丈夫支招,第二天就趕緊想辦法給紀同忠兩口子捎信過去,讓他們來一趟有事情商議。

紀同忠兩口子剛把地裡莊稼收回來,還沒等著全都處理完呢。

一聽說二姐二姐夫找他們,立刻就放下手裡活,來東崗了。

到這邊一聽,知道是二姐家裡又想開個店,讓他倆過來幫忙幹活,兩口子都給開工資,這倆人一琢磨那可太行了。

紀同忠老早就不想在村裡種地了,這一聽說有活幹,高興的屁顛屁顛兒的就回了雙龍村。

把家裡糧食牲口都託付給爹媽,帶著孩子和行李就來了東崗。

那門市都是二層的,樓下開店,樓上可以住人。

紀同忠一家子就住在了樓上,然後開始張羅著開店的事情。

之前沒準備,這時候又是做貨架又是做櫃檯,還得去收各種山貨,反正也夠紀同忠兩口子忙活的。

倆人忙,孩子就交給韓彩娥幫忙看著,反正離著老人近,總歸是有好處。

山貨莊不是一天兩天能開起來,這個不能著急,許世彥夫妻都心裡有數。

只讓紀同忠夫妻穩著點兒,慢慢幹,今年哪怕趕不及也不要緊,能弄成什麼樣就算什麼樣。

正好這時候,許家的棒槌也都加工差不多。

個頭小的已經曬乾了,那些大支頭的貨,還需要再晾幾天才行。

蘇安瑛接了幾個客戶的代理,要幫著人家收貨。

雙方約定好了,那邊把貨款打過來,蘇安瑛照著訂貨單給收貨,收夠了就發走。

正好,許家這點兒貨也不用上參市去賣了,到時候直接賣給南方客商就完事兒,省心又省力,價錢還不低。

“這一批貨人家跟咱定了兩千五百斤,現在收了能有一半兒。

咱家剩下那點兒么六邊條,再有個五六天天也就能全都乾透了,到時候我就能徹底騰開手去收貨。”

晚間,許世彥下了班,蘇安瑛少不得要跟他念到唸叨家裡這些事。

“我算了下,咱家那些棒槌,一共出來了兩百六十斤乾貨。

今年行情好,而且咱家那些貨裡面大支頭的多,總的算下來,咱今年能賣三萬四左右。”

蘇安瑛說這話的時候,眉開眼笑的。

別看這三萬多塊錢,跟他們賣參土沒法比,甚至都趕不上養殖場收入多。

但是在蘇安瑛看來,這才是正經路子。參農嘛,還是以種參為主。

換個思路想想,要是他們家沒有那麼大本事,就指著種參過日子的話。

三十七丈棒槌賣三萬多塊錢,那一家子都得高興的好幾天睡不著覺。

就這年月來說,誰家能一年收入三萬多啊?就算是扣除了今年栽參所需要的的各種費用,那也能剩兩萬多呢。

再說了,明年他們家還有棒槌起貨。

這一年一年的迴圈開了,年年有兩萬多塊錢,啥樣的日子能跟他們比啊?

當然,這三萬多,裡面有許成厚老兩口一部分。

不過如今他們兩家也就跟一家差不多,分開算和總的算,都一樣。

“還有啊,咱替人家收兩千多斤的貨,一斤還有十來塊錢的辛苦費。

咱也別算多,就算十塊錢,咱還能掙兩萬呢。

哎呀,我這一算,咱今年秋天能劃拉不少錢,我就覺得高興。”

不管什麼時候,掙錢都是一件讓人心情愉悅的事,蘇安瑛可高興了,就覺得這樣的日子才有滋味。

要真像是旁人說的,他們兩口子啥都不用幹,躺著吃利息都能過日子,那就真的沒啥意思了。

“瞅你那樣兒,就跟沒見過錢的財迷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