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此言,曾在袁紹麾下的人聽來卻覺入木三分,不由點頭,曹操環顧眾人,笑而不語,已然心有所得。

曹操自幼與袁紹長大,更是瞭解其本性。當年,曹操、袁紹年輕的時候,都是京城中的公子哥,每天都能惹點事出來。有一次,袁紹與曹操等人就商量怎麼玩,這一般情況下,袁紹是提不出什麼有建設性的創意的主意的,所以每次都看別人啥意見,而他做決斷,而曹操的腦袋向來比較活。

這個時候曹操就說了,咱們去搶新娘子,怎麼樣?能和袁紹這些人玩在一起的,那也都是不怕事大,就怕沒意思的主,便全票透過。到搶新娘子的時候,曹操幾個人就去了,當時,曹操和袁紹負責搶新娘子,而其他人負責引開別人。

只聽前院大喊:“有賊,快抓賊啊。”

滿座賓客都衝了出去抓賊,新娘子當時一看前院鬧哄哄的,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走了出來,她這剛出來就被曹操和袁紹給搶走了。顯然,前院那幫毛小子使壞,他們這邊剛搶完新娘子,那邊也沒賊了,這一堆人都回來了,看著忽啦啦一群人,袁紹和曹操畢竟還小,又經驗不足,袁紹當時就急了,問曹操:

“咱們怎麼辦啊?”

曹操顯然也有點慌了,一個勁的道:

“別慌,快走。”

兩個人拉著新娘子就跑,袁紹心急啊,一看到人都來了,一著急就陷入灌木叢裡了,忙喊曹操:

“老弟,你快拉我一把啊,我這卡這動不了了。”

曹操回頭一看,嘴角露出一個詭異的微笑,袁紹見到那笑容,不禁兩腿打顫,曹操一這麼笑,準沒好事,果然,只見曹操扯脖子大喊一聲:

“大家快來看啊,賊在這裡,賊在這裡!”

眾人一聽動勁,都朝聲源那跑了過去,袁紹急地滿頭大汗,一掙扎,還真掙扎出去了。不過,掙扎出來之後,正好被眾人抓了個正著。

當然,新娘子最後還是原封不動地還給了人家。這些小鬼還小,毛都沒長齊呢,只不過是為了體驗惡作劇的快樂而已。類似這種事還很多,以曹操眼力之高,當然看得出這袁紹遲重不決。

荀彧又上前踏一步道:

“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眾,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

袁紹軍中將領皆論出身,若想脫穎而出,極是困難,所以袁紹治下,要麼是聞名天下的武將,如河北四庭柱,要麼是出身的大門閥如郭圖、許攸等,連趙雲這種賢將尚不能用,當然,當時袁紹治下的後來名將很多,都因此而轉投其他諸侯。

而曹操則賞罰分明,有功必賞,如於禁、許禇等,皆出身低微,因軍功過人,追隨曹操不久便成為曹營之中的重將。

此言從袁紹陣營中走出的荀彧口中說出分量自是不一般,曹操略有所思般點點頭。

荀彧又踏前一步,正走到曹操跟前道:“袁紹憑其四世三公,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所以少能好問者多願歸屬,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原為用,此德勝也。”

袁紹出身名門,自是有許多臭毛病,願意顯擺便是其中一項,所以像溜鬚拍馬者,如郭圖、許攸都願意歸附袁紹。相較之下,曹操便更注重實用,任人唯才。

這就是荀彧提出的四勝四敗論,荀彧所言只能憑藉自己的高超的分析所得,但更多的是穩定曹操的心,當年,荀彧跟隨袁紹之時也是認定袁紹是不可能有稱霸之心的,但董卓死後,荀彧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則發現了袁紹的別有用心,亂天下者當是此人,所以離開了袁紹,今番天下爭雄,除曹操外,誰人敢與袁紹爭鋒?若曹操膽怯,則必敗,所以荀彧才這樣說。

荀彧續道:

“有此四勝,丞相何憂?”

眾人皆為之嘆服,曹操亦點頭稱善,其實荀彧心中,實有更重要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袁紹竟要大攻公孫瓚,定是大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