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在由劉備,親自向州府和孟益處去信,後經傳開。

一些不知情之人,瞭解內情才知,原來這段時間,於漁陽戰功赫赫之劉備,同遼東校尉公孫瓚,乃是同窗關係。

今,公孫瓚因輕敵,不幸落入到了烏桓軍與張純部包圍之中,此間軍情,實已傳遍州郡。

可惜各方戰事緊迫,多無力援助。

然以劉備,能於同窗好友危難之際,放棄即將到手之功勞,另不惜得罪幽州刺史,千里馳援,這等作為,聞訊的幽州男兒,無不豎起大拇指!

於幽州刺史劉虞而言,劉備馳援,只是心中有些可惜,但劉備既然已取數城,他另遣人馬,順勢令人守駐便是。

左中郎將孟益,則有感公孫瓚那便危機,若有公孫瓚於遼西作戰牽制,他同張舉和烏桓人,於無終之地的戰事,也將順利許多。

故此,無論是州府,還是孟益,於劉備之回覆,皆是一個“可”字。

但雙方,都沒有提及劉備率部援助公孫瓚,糧草諸事如何解決!

好在於劉備在拿取漁陽、狐奴此二城前,就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除了將軍都之糧草,集結於安樂外,得到漁陽、狐奴兩地後,其亦將糧草全部收繳,再從數千降卒中,精挑細選了一批可做押運之人,可謂是萬事俱備。

待收到兩方命令後,劉備果斷下令,讓二弟關羽,同熟悉道路的嚴綱率騎兵與運夫,走狐奴往遼西而去。

前鋒大軍於前探路,且刻意走的是北面,正好能避開張舉、孟益二人交戰之南邊戰場。

待等到劉虞派來的人馬,接受城池後,劉備則領三弟張飛,四弟趙雲,及紀溫等將,率步卒,向前追趕。

接下來大半月內,每日間,白日行進,夜間休息,另有斥候探路。

劉備之目標,正是保持好手下這近五千人馬的狀態,能做到“敵來可戰”之地步。

也不得不感慨這次運氣不錯,除遇到幾夥不長眼的盜匪,為張飛領兵,毫無壓力滅掉外,餘者時間,並沒有遇到張純,或是烏桓的主力人馬。

等踏入遼西郡內,根據對張純人馬之打探,劉備終是明白,這其中深層次原因。

原來,於一月前,他同窗公孫瓚與張純等部,遼東一戰下,將張純人馬打散,若無丘力居援助,公孫瓚不幸被圍,時下張純人頭,說不定都被送往雒陽。

因此,遼東除過有規模化的烏桓兵士,守衛鄉邑外,餘者大部分地區,都顯得空虛。

但實際上,劉備人馬,前往管子城,欲救公孫瓚之敵情,在其還沒有踏入遼西時,就已經為兵圍公孫瓚的張純、丘力居知曉。

可派出何人之部,前去阻敵,一直沒有議論出個章程來。

張純手下重新聚攏部眾,並不算多,僅有四千人,以丘力居所領導之烏桓武裝,除了要支援張純,還要支援張舉,以面對孟益所領漢軍主力。

比較起來,公孫瓚之部在遼東雖說戰力不凡,然則當下,二張及烏桓人的主要對手,卻是孟益手中,陸續到來的五萬多漢軍精銳之師。

無終之戰,若是敗了,那烏桓人和兩張勢力,皆會大敗。

所以,在兵圍公孫瓚,讓公孫瓚難以逃脫後,丘力居就將在遼西的大部分人馬,調往了無終方向戰場,誰曉得半路會殺出個劉玄德來!

而管子城方向的兵力,也不能呼叫,若是兵圍人手一少,公孫瓚藉機殺出,那即是得不償失。

於遼東,公孫瓚也是成名多年之名將,已正在漸漸成為烏桓人和鮮卑人之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