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義助公孫(第1/2頁)
章節報錯
“伯圭與張純、烏桓部激戰於石門,後大破之,三日前,不幸遭敵人圍於管子城!”
劉備將信使想辦法送於嚴綱之信,再由嚴綱閱罷,遞給他做瀏覽後,輕聲念道。
早在本為趙雲所領那隊義卒,往遼東馳援之事,劉備與同窗公孫瓚書信中,就有暗示張純、丘力居狡猾,當謹慎戰之,不可冒進。
誰曾想到,同窗公孫瓚,還是再度上演了這一幕!
三國曆史上,公孫瓚於遼西管子城,被圍兩百多日,後突圍方返回。
那一戰,乃是公孫瓚少有之潰退。其中實際,自要比記載更為殘酷。
聞聽此間訊息,眾人無不面露驚色。
公孫瓚於遼東威名,無人不知,這一次算是吃了大虧!
信使能想辦法為紀綱送來信件,顯然是意識到,紀綱這位公孫瓚親信大將,可行救助。
這次為助同窗劉備,不算小半騎兵,公孫瓚將手中六分之一精銳人馬,皆是派遣而來,還以心腹大將所領。
而今公孫瓚有難,那留守後方之將,自曉自家主將,這些年來,於幽州州府關係一般,與州刺史劉虞亦是有隙,加上無終戰事艱難,孟益亦難分身,難有援兵,故不得已為嚴綱來信。
劉備將信件放下,此信是從遼西快馬加鞭送來,途經孟益同張舉之大戰場,必是中途還耽擱了一日。
算起來,差不讀是嚴綱與他回合前後發生。
他用餘光看了眼嚴綱,便見之面露焦急,只怕內心恨不得插上翅膀,去救被圍於遼西的主將公孫瓚。
事已至此,試問一句,而今公孫瓚有難,他劉備豈能不救?
故而,在放下書信後,劉備望向遼西方向,又看向嚴綱,及後方屬公孫瓚的幾位將領,面悲嘆道:“備於危難之間,伯圭遣君來助。
更不論昔年同窗之時,伯圭於我贊助,我二人雖非是親兄弟,但備一直將伯圭當做兄長!
而今伯圭有難,我劉玄德,焉能袖手旁觀!
君且安心,待將此地事畢,我等一道破漁陽、狐奴,走盧龍塞,必解得伯圭困境!”
劉備說到這裡,念及過往,於旁看去,那是眼淚嘩啦。
連劉備自己,都難以控制自己。
如此情深意切之模樣,嚴綱等人看在眼裡,感動於心裡。
他們於管子城知之甚多,既然是兵圍,那主將公孫瓚暫時並無憂慮。
憂患的是,時間一長,其中糧草斷絕,產生之危機。
“我代我家校尉,謝過將軍之助!
管子城屬於遼西重地,平時儲備糧草頗多,大抵可供三千兵馬,數月之用。
今若能破漁陽、狐奴,繞後而至盧龍塞,且可殺得塞內叛軍措手不已,繼而救得校尉!
不過,此行繞路,足有千里之遙,若是遇到叛軍,情形只怕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