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朝廷嘉獎(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備默默心驚。
看來他身處這古怪的東漢末年,武將兵士體質,之所以發生鉅變,多還是來自於這片天地異變。
同時,一個想法,浮上腦海。
以後若是與敵對戰,三品以上大將,於己方陣列中斬殺,那或可如“天降甘霖”般,大幅提升己方部從戰力。
由此亦能解釋,為何上過戰場,參加過大戰之兵士,比新卒強悍,除了戰鬥驚訝外,當還有此中因素作用。
而以烏桓大將戰死,烏桓兵士士氣,頓時瓦解。
一時間,逃跑,投降者無數。
“全都殺光!一個不留!”
公孫瓚正高聲下達殺俘之命,趕來的劉備和王虎,迅速出言,方才勸住。
南蘭玉所領這部烏桓人,去歲開始,侵略北方多州郡,殺害無辜百姓官吏萬萬,公孫瓚當時守衛遼東,兵力有限,未能救得。今尋機會,想要殺盡,以為漢人報仇,可以理解。
然於憤怒下,做出如此行徑,於公孫瓚將來並不利,不遠處的中郎將孟益,必然也會不需,朝廷更可能會有處罰。
而對於逃跑且反抗烏桓人,漢軍人馬,自不會留之性命。
一個多時辰後,王虎步卒到來,迅速協調公孫瓚和劉備人馬,打掃戰場。
同時間,為了防範令支烏桓人逃走,步卒迅速從大道而行,以支援留在城外,兵圍城內的公孫越、關靖所領遼東兵士。
一日後,中郎將孟益,終於到達令支城下。
劉備、公孫瓚率眾將,迅速去見。
“汝便是仁虎劉玄德?吾可是久聞汝之大名也!”
初見劉備,孟益雖然這段時間,時常聽劉備大名,但沒想到劉備不僅年輕,外表也不像傳言那般兇猛。
長著一雙大耳,卻也真實,難怪因於戰場廝殺,過於剛猛,人私底下,又喚之“大耳猛將”。
當看到劉備身後跟著的關羽、張飛、趙雲、田豫等將後,孟益左眼不覺跳了跳。
此間劉備雖說官職低,所領兵士少,然則手下,聚集了這麼多能征善戰之輩,足可見其人品佳妙,魅力之高。
若非友人所舉,他還真失了這般良將。
面對孟益這半是欣賞,半是玩笑之言,劉備忙抱拳道:“末將之名,偏於一隅,難能比得上孟公,大名於天下,今至幽州,率末將等眾,大破烏桓,更是威震幽地!
當的是幽州救星!”
劉備所言,讓孟益也很受用,這次得天子所命,他來遼東平叛,可謂是任務重大。
如果沒有取得勝利,只怕會步幾年前,盧植、董卓之後塵。
但抬頭見,看到公孫瓚面露不屑,孟益面色無多變化,心中則道:公孫伯圭於遼東,雖說有效阻擋烏桓大軍侵襲,然則前番急功近利,非長遠之輩,如劉刺史所言,更多剛愎自用,於劉玄德,不可作比也!若論將來,能成大事者,吾寧願信任劉玄德,亦不願信任這公孫伯圭……
正如劉備所說,孟益於朝中素有威望,看人亦準。
故而,對公孫瓚這般態度,孟益並未放在心上,後中問話,也是語言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