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賀歲檔,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內地各大影視公司,沒有跟往年一樣時時關注賀歲檔上映的電影,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兩部新片。

爭奪的目標,恆宇傳媒剛剛立項的《一出好戲》、《大鬧天竺》。

導演,黃博、寶強!

演員轉行導演,有成功先例,再加上黃博跟寶強的人氣、觀眾緣擺在那兒。

各大影視公司,誰都不願錯過這兩塊大肥肉!

當然了,爭奪方都是有名有姓的大公司,中小型影視公司根本沒有競爭力。

像李蓮花兩姐妹的和頌傳媒,目標就很清晰,吃下《大鬧天竺》7%的份額後便作壁上觀。

對電影的發行沒有絲毫想法,反而幫助寶強分析利弊,優中選優。

歡瑞、慈文、歡娛這種小公司,成立之初主打電視劇,很有自知之明。

小公司儘管對黃博、寶強的新片垂涎三尺,卻也知道在渠道、宣發方面全方位被大公司吊打,加入競爭隊伍也是個死,還不如老老實實深耕電視劇。

也有些中型公司參與了爭奪,陸陸續續向兩部電影報出了保底,但報價出的價格都很低。

多是2億、3億,報價4億保底的一家都沒有,第一輪就被黃博、寶強的團隊刷了下去。

反倒是阿里影業最先報出的5億,讓兩人眼前一亮,初開電影忐忑的心一下就激動了起來。

純以財力來說,目前的電影圈,真正擁有狗大戶資格的只有四家公司。

恆宇傳媒、華壹兄弟、阿里影業,騰訓影業四家。

前兩家雖然有錢,但投資專案的時候必定會預先做出各種評估,後期跟進專案進展,確保專案走上正確的發展之路。

阿里影業、騰訓影業則不同,吃相難看些,一通大資料,或者認準導演、演員的名氣就敢投資,絲毫不怕虧本。

去年底,阿里影業就以10億保底從萬達影視手裡買下了《一步之遙》的發行權,又以五億保底從光鮮手中拿下《親愛的》。

《親愛的》總票房來到5.4億,發行效果合格,阿里影業沒賺也沒虧。

不過阿里影業的股價,在阿里系媒體資源的宣傳下,借《親自的》上映期間狠狠薅了一筆。

《致青春》、《親愛的》兩次成功,也讓阿里影業的高管揚起一抹自得之心,覺得做電影也沒什麼難度。

用董事長樊路元的話說,阿里影業不差錢,如果能夠成功投資未來兩個賣座的導演,加錢溢價也值得。

說不定,黃博、寶強就是下一個徐徵跟吳景!

帝都阿里影業總部。

高階會議室裡,樊路元召開了集團高管會議,商議《一出好戲》跟《大鬧天竺》兩個專案。

其實也沒什麼好商量的,保底價格已經報出,等黃博、寶強兩人回覆,以及等其他公司競價。

會議裡,樊路元坐在中心主位,開門見山道:“各位,都說一說,後續我們怎麼加價?”

“我跟你們講,既然恆宇傳媒決定扶持黃博跟寶強,就肯定看中了他們身上的優點,看中了他們兩的新片,5億保底肯定不是終點。

我們也別想用5億保底,就把黃博、寶強給收買了!”

樊路元腦子很清醒,摸準了恆宇傳媒對待黃博、寶強的態度。

阿里有錢是一回事,能不能收買兩個新人導演又是一回事。

方子恆那個傢伙,也不會看著恆宇主控制作的專案被阿里搶去發行權。

各大影視公司,更不會怕他們阿里影業。

兩部電影的發行權還得,憑本事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