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餿主意跟截胡(第1/4頁)
章節報錯
華國電影獎項有三金,金雞、金像、金馬,被譽為華娛電影三大獎。
內地電影圈,亦有華表、金雞、百花三大獎,另外還有飛天、金鷹、玉蘭三大電視劇獎。
後世曾有網友大才,贈華娛詩一首。
金馬危機金像衰。
金雞無力百花殘。
水漫金鷹凋玉蘭。
華表一去不復返。
水帝水後永流傳。
二零八們齊抱團。
華語電影遲早丸。
用網友的話,華娛也好,內娛也罷,遲早都藥丸。
粉絲無腦,愛豆無德,不是睡,就是稅,外加一個水!
網友的調侃.充分說明了獎項的權威性正在一步步減弱。
而在所有獎裡面,純影響力和格調來說,金馬獎無疑最高,這是圈內的共識。
唯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島電影巔峰鼎盛時期,一批又一批的港島明星紅遍東南亞,賣座電影接連問世,把金像獎的影響力一度拉高在金馬獎之上。
但也就那樣了,金像獎域性太強,港島電影巔峰時期還好,一旦沒落瞬間涼涼。
畢竟,現在的港島一年才開幾部電影,三年都湊不出一次入圍名單。
沒落的港娛,帶走了金像獎的餘暉,評來評去也就那幾個導演的片子。
無趣、太無趣了。
金馬獎在這一點上不同,它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天然成為兩岸三地最重要的電影獎,影響力可謂空前!
金馬獎一年一屆,從進入2000年開始,幾乎每一年都有不少內地電影提名、獲獎。
沒錯,甭管什麼獎,每年都有內地電影獲獎,
可以這麼說,若內地每年產出的電影都擠向金馬評選,金馬獎要麼變成內地獎,要麼變得更金像獎一樣。
反制內地,慢慢涼涼。
因為臺省的電影產量,也湊不出一年一度的金馬獎,連提名都湊不出。
也正是這種包容性,內地電影和港島電影都能參賽,金馬才成為了如今華國影響力最大的電影節。
所以之前不管怎麼樣,從來沒有人質疑過金馬獎的權威性,更沒人說出永不參選這種話。
唯一的一次例外,還是2006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兩地娛樂圈鬧的不愉快。
昔日,哥哥張國容曾在金馬獎上被頒獎嘉賓諷刺為同性戀,遭受了巨大的羞辱,也沒說不在參加金馬獎這種話。
哥哥反而全程很淡定,一臉微笑看一男一女兩位主持人調侃、諷刺自己。
自此以後,哥哥再也沒有去過金馬獎!
內地明星、內地導演、內地影視公司,敢於拒絕金馬獎,鞏皇、方子恆、恆宇傳媒是第一個。
而恆宇傳媒公開宣佈的做法,另上面老懷寬慰,宣部主管大佬下班之後特地打電話過來誇獎,便是向方子恆表明態度。
這事,他做的很好!
基於這一點,方子恆在電話又出了一個餿主意,不對,是好點子。
明年9月份,第30屆金雞獎舉辦。
內娛可以把獎項聲勢搞大些,這兩年出了許多的優秀電影,完全可以撐起盛大的場面。
同時,電影協會正式邀請港島、臺省兩地的明星、出品電影以及劇組過來參賽,搞的嚴謹一些。
來了的,都是朋友,拒絕的,都是心中藏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