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焦灼的高加索(第1/2頁)
章節報錯
3月19日,俄國高加索方面軍在集結優勢兵力後,居高臨下攻打山下面的土軍。
什麼都不佔優的土軍阻擋不了多久。他們很快就敗下陣來,向後撤退至略微平坦的地帶。
這是個錯誤的決定。在這裡,俄軍推進的速度無疑會更加快。
好在,庫斯特及時把兩翼的部隊透過交通網運輸回來,並開始對俄軍形成包夾之勢。
實際上,這些新運輸過來的部隊組織度都很低,需要一定時間的重整。在這一期間內,他們很難形成什麼威懾。
不過俄國人還是懼怕兩邊的土軍,很快就調集了一些部隊回援。
戰事日益焦灼,但不代表雙方的指揮官束手無策。
在高加索以北,俄軍指揮部內。他們的指揮官想到一個較為保守的方案:
中部俄軍作為主攻,向南推進約90公里,那裡便是高加索的運輸樞紐第比利斯。
奪下它後,再繼續推進幾公里,佔據陡峭的小高加索山。之後依此為據點,準備下一輪的進攻。
當然,俄軍不能無視兩翼的威脅,即使他們目前尚無法進攻。
經過一系列爭吵,俄軍高層最終決定優先佔據喬治亞。那裡的土軍較為脆弱,而且地形也比東部複雜,在攻下此地後,可以進行有效的防禦。
至於如何進行防守,俄軍認為應該注重小高加索與大高加索山之間的連線處。按照俄國的預估,從第比利斯到大高加索山脈的城市至少有100公里,他們必須要在這裡佈下重兵。
那樣,西部戰線大概長200公里,這主要依託小高加索山和東黑海山進行防守;中線100公里,這裡沒有什麼阻礙,只能依靠他們自己築造工事;東線長300公里,土軍在這裡部署的兵力是全線最多的,但俄軍可以依靠大高加索山進行防守,只需留意東部較為平緩的地帶。
高加索南邊的土耳其指揮部裡,庫斯特也在籌劃著如何應對俄軍進攻。
不同的是,庫斯特在高加索大權獨攬,他在這擁有最高權利。而俄軍軍權較為分散,各個部隊都各自迎戰;他們的高層也無法精確指揮,只能給以建議。
所以在決策上,土軍就會顯得很輕鬆,不需要費多少時間。
正如戰略撤退的命令,就是庫斯特下達的。這條命令早在昨晚就已傳遍部隊。
他擔心在中部交戰的同時,俄軍會派騎兵快速機動到東部地區。
那裡是與高加索地區中唯一平坦的地方。一旦有機動部隊偷襲到這裡,那會使得整個土軍都陷入被包圍的風險。
好在,俄國人並沒有學到庫斯特的技巧,自然不會激進的命令騎兵突襲敵軍縱深。
確保俄軍不會冒進後,庫斯特便有了大膽的想法。
他決定拋棄第比利斯這個高加索重鎮,畢竟他還有巴庫這個更加重要的地方。
命令整個中部及西部的土軍向後撤退,並在小高加索山上建立防線。
這無疑會拋棄大部分喬治亞地區,但此刻兵力集中在東線,其餘兩線的兵力不足以對抗俄軍。為保全實力,他們不得不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