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加里波利戰役(第1/2頁)
章節報錯
同盟國在高加索的戰事進行的很順利,可在其他戰線就不太好了。再加上他們內部的隱患,從而使得總體上的劣勢。
協約國想要緩解俄國的壓力,於是強令希臘參戰。
希臘國王並不願意,可英國人把艦炮架在了雅典城外,他不得不接受這個要求。
3月5日,希臘秘密與英法聯軍達成協議。
3月7日,希臘正式參戰。不出人所料,他們的軍隊優先進攻土耳其的伊斯坦布林。
這或許順應希臘民眾的需求。可在戰略上,進攻土耳其無疑是敗筆。
他們早已將色雷斯割讓給保加利亞,而保加利亞在此部署重兵。僅憑希臘軍隊,想要突破是很困難的。
希臘的戰略縱深也不夠。只要同盟國隨便抽調一些軍隊,就能輕輕鬆鬆打到伯羅奔尼撒。
好在,協約國藉助雅典港口,源源不斷向這裡運輸兵力,這才緩解了希臘緊張的兵力。
英國人表示他們會透過登陸的方式協助希臘攻佔伊斯坦布林,並要求他們牽制住同盟國主力。
希臘人從未聽說過這種作戰方式,對此沒有任何信心。不過人為刀俎,只好同意。
保加利亞得知希臘參戰後,撤掉了其他戰線的部隊,把他們全部調回巴爾幹戰線。
這是極為正確的。畢竟保加利亞就是一個巴爾幹國家,由他擔任巴爾幹戰線的主力也是合情合理的。
其他同盟國成員也認為保加利亞足以壓制住希臘,便沒有往這裡派任何援兵。
不過,高加索上的庫斯特卻惶惶不安。
他擔心巴爾幹重新開闢,會導致同盟國壓力驟增。土耳其也會迫不得已抽調其他戰線的部隊回援巴爾幹。
而被抽調兵力的戰線也包括了高加索。
現在庫斯特成功攻佔了整個高加索山的南部地區,基本上高枕無憂。所以,土耳其也會最優先抽調他的部隊。
那時候土耳其只會讓他們的數量與俄軍持平,從而基本喪失了對俄的進攻能力。
3月8日,應俄國沙皇的請求,一支龐大的運輸艦隊從雅典啟航。
在護航隊的掩護下,他們一路暢通無阻地穿過愛琴海。
距馬爾馬拉海不遠,即將逼近達達尼爾海峽重鎮——恰納卡萊。
船上的協約國軍官知道不能夠再往前通航了。於是,他們開始著手登陸加里波利半島附近的一個又一個島嶼。
與歷史上的磨磨蹭蹭不同。在確保基本控制了沿岸島嶼後,最終在3月13日發起總攻。
澳新軍團在艦炮的掩護下,登陸加里波利半島西岸。
英國人主力選擇了南面的地方登陸,還有一部分支援澳新軍團。
法國人就比較直接,他們選擇的地方是小亞細亞西岸。
協約國的進攻打得土耳其軍隊措手不及。他們從未想到會有人敢從這裡來,今天屬實開了眼。
在陸地作戰的同時,一直擁有制海權的同盟國也不忘他們的優勢。
他們命令一些快速機動艦船進入海峽內,企圖強行攻佔恰納卡萊。
待行駛到狹窄地段時,幾艘艦船因觸碰水雷而沉於海中,最終無功而返。
協約國意識到了想要從海上強闖是不可能的,於是加大了路上的攻勢。
土耳其岸防軍隊遭到如此猛烈的進攻,紛紛拋棄陣地,向內地撤離。
訊息傳到伊斯坦布林皇宮後,造成了不小的混亂。土耳其人深感戰爭無望,畢竟他們正處四線作戰(巴爾幹、高加索、阿拉伯、達達尼爾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