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二十七回 韋陀顯威窺靈巖(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理國近月傳聞,有奇醫翠玄子,為天南玄教長老,神功高深莫測,更是扁鵲重生的醫國聖手,江湖人稱“杏林仙翁”。玄門仙都宮山道,白天求醫拜師的人,絡繹不絕。
“竹葉柳蒡道,泰山磐石邊。龜鹿二仙興至,逍遙桂枝前。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龍共舞,玉女伴天仙。陽和桃花笑,碧雲牡丹妍。酥蜜酒,甘露飲,八珍餐。白頭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涼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參養榮,回春還少年。四海疏鬱罷,常山浴湧泉。”
此刻月夜下的靈鷲山玄門洞府,大長老翠玄子盤坐其中,正翻閱掌教留下的筆扎。
只見他身著玄門陰陽八卦袍,黑髮赤顏,正是高泰雲師兄石泰。旁邊有名少年弟子,正在給他掌燈,正是玄門掌教首席弟子趙東川。
洞府外面平地,另有九名弟子在月夜練劍,正是那鎮教絕學昆吾劍法。
平地不遠山道,有一名青年短髮僧人,正是石泰親傳弟子薛道光,天南蠻夷稱之為紫賢真人,今夜到仙都宮指導劍法。
“不錯啊,掌門的筆扎暗藏玄機,竟然是百草湯頭歌訣,這首歌裡有三十副藥散。掌門學究天人,爾等要多加領悟。”他知道高泰雲看中這位弟子,傳醫篆劍丹絕技,是以耐心對他多加指導。
“大師伯,掌門平日在時,教了我們配這些藥湯。只是弟子們愚昧,依然對藥理不大明白,是以留下秘方,還請師伯教誨。”旁邊這少年弟子,躬身施禮說。
玄門修習玄功,注重醫武雙修。高泰雲平日教導弟子,多次強調玄功是醫武不分家,修玄功務必熟悉道藏醫典,只有醫術和星相齊修,玄功才能大成。
高泰雲在洞府,留有數部典籍,涵蓋拳訣、神咒、符圖、藥方、地脈、星宿和劍陣。其依據天象推算血氣,悟透行炁秘法後,親手書寫的《南斗真經》和《北斗真經》,更是讓石泰驚歎。
當初高泰雲到中原,請他遠赴大理,做玄教傳功大長老。石泰本以為,是給蠻夷醫病濟世。沒想到在天南玄門,看到高泰雲留下的諸多筆扎,立刻就決定沉下心,給高泰雲教出幾名弟子來。可他此刻哪裡知道,高泰雲是需要他教弟子,但是得教出數千名,才能應對到來的亂世。
“什麼人?”山道上,紫賢真人轉頭,看向山壁,突然大喝。
“桀桀桀桀!”伴隨一陣怪異的笑聲,山壁處閃電騰起一道身影,如黑鳥展翅,直撲上來,伸手如鷹爪,衣袍帶著呼呼風聲。
紫賢真人定睛一看,那人身材頎長,一身灰袍,捲髮金箍,原來是個天竺梵僧,正是那日高泰雲見過的哲羅星。
“怎麼玄門都是毛沒長齊的小子?聽聞你是玄門傳功長老,看有什麼本事?”哲羅星落地後,直接錯身出爪,內勁帶動落葉呼嘯而起。
“哼!”紫賢真人躍身側擊,左掌翻手一招“鏡觀神峰”,拍向哲羅星面孔。掌風呼嘯而去,左掌未至其膚,左足跟撞右腳跟,人不落地。
又閃到哲羅星背後,伸出右拳,一招“幽釋無相”,變拳為爪,指向哲羅星腰間。
那梵僧的氣海、京門、腎俞、陽綱和魂門諸穴,已經被薛道光指風罩住,任中一處都會重傷。
薛道光悟性奇佳,在長安開福寺,拜修巖大師和如環大師。兩名高僧授之《圓覺經》和《楞嚴經》,得以精修佛門須彌神功。
尤其摩訶須彌掌已大成,已修得圓明正覺境界。二十歲時,就已名震川陝。那洛陽和浙西各寺僧,更以其為榜樣。
哲羅星手指剛抓出,對面短髮青年就跳起來,直接拍他面孔,那掌風壓的他差點窒息。正欲要舉手招擋,不料面前人影不見。背後卻有五道指風,罩向腰間穴位。
電閃雷鳴間,哲羅星直接趴倒地上,伸雙手一招“蜉蝣吸水”,雙腳尖蹬地,身形射向山壁,只聽“咔嚓”一聲,其雙手直接脫臼。
“呵呵呵呵!你撞那石壁做甚?打不過,就不必逞強!”紫賢真人停手,看著那狼狽的梵僧,直接笑了。
“你這是什麼功夫?”哲羅星翻身坐地上,他手腕被山壁撞脫臼,痛徹心頭,腦瓜子被震得嗡嗡響,迷瞪瞪地不想起身了。
“這是佛經裡面的功夫,你孤陋寡聞,不說也罷!”他這須彌神功,確是中土佛門秘傳,紫賢真人倒是實話說了。
“今夜得罪了,告辭!”哲羅星深吸口氣,雙臂突然奇怪扭曲,狀若無骨,脫臼的手腕“咔嚓”復位,起身舉手施禮,騰身跳下山崖,倏忽不見。
“真是個怪人,有路不走,要跳崖去。你們過來,繼續練劍。”這薛道光是個親和有趣的人,到天南玄門蓄髮修丹,指頭長的蓬蓬亂髮,更是滑稽,深得眾多弟子喜歡,常找他討教功夫。
山下官道上,有兩道胖瘦各異的人影,聚在一起,瘦高個的正是哲羅星,剛被紫賢真人打敗,旁邊那胖嘟嘟的矮個子是多羅星。
“師兄,怎麼了?”看到哲羅星正一邊走,一邊拍著腦袋,齜牙咧嘴,多羅星趕緊上前問道。
玄門總壇看守很嚴密,多羅星的功夫奇差,還不如那些玄門少年。他根本上不了玄門山道,只能在山下官道等。
“天南玄門臥虎藏龍,那個高手厲害。我們快走,立刻去中原,玄門長老居然是佛門高手!”哲羅星拉著師弟就走。
“玄教怎麼有佛僧護法?不是說大理佛門要打壓玄門嗎?”多羅星跟上師兄腳步,他問這事兒是有原因。
他倆就是受大理崇聖寺所託,去試探靈鷲山玄門的。
“那人功力高絕,自稱技出佛經,看來玄教掌門說的不錯,天下武功出佛門,我們是應該去中原少林寺。”那日哲羅星傷愈後,也打聽清楚,知道出言的少年,就是如今的玄門掌教凌雲子。
山東泰山西北十餘里外的秀峰,有座靈巖禪院。在那方丈禪室內,玄悲大師正打坐塌上,同主持淨照禪師秉燭討論佛法。
三十年前,朝廷冊封靈巖寺為“十方靈巖禪院”,從此這靈巖寺的方丈歸朝廷任命。
淨照禪師精研佛法,更是佛門法眼宗的高手。他接任方丈職位後,立齊州秀峰十二景,化“鐵袈裟”為宗門法脈,名聞禪宗各寺。
那“鐵袈裟”非鐵非金,本是唐代則天女皇時期,所建張公亮之像。淨照大師將寺內那殘缺戰裙,挪移成法眼宗的佛家傳說,讓中原各寺僧人佩服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