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二十六回 王孫聚飲糊塗醉(第1/3頁)
章節報錯
“宋鹹平三年,黃河決口,始於鄆州王陵埽,途經開封,自東注入東平湖,除那城東埠子村外,其他地方都淹了。”一位老漁民對高泰雲道。
高泰雲找了周圍打聽,這梁山泊附近,是否有高地。他需要尋找一處地方,做個旅商歇腳茶亭,讓弟子就近監控這梁山泊。
最開始,高泰雲準備選擇在壽張縣。那縣城西北竹口鎮算是高地,鎮裡有座兩層木樓,是遠近聞名的“獅子樓”,可那木樓七十七年前發生過命案。
傳聞,藥商趙氏女子美貌,被本地大戶西門慶看上,直接謀財奪色。那女子洞房花燭夜時,火燒宅子自盡。後來,為了鎮上的風水,本地眾人出錢,修了這兩層木樓。
高泰雲問了本地人,是否有賣木樓,但宅主居然要價極高。他只好帶著弟子,沿著梁山水泊,向南而行。
行得十餘里地,在鄆州西南方向,到了盤鉤村外,見得一座觀音塔。塔荒廢了,有七層,視野極好。
上得那塔,可西望梁山泊,東眺開封方向“棘山寺”,北望黃河,南俯鉅野澤,是處好地方。
在觀音塔左側不遠,高泰雲選得處高地,方圓數十丈,尋至本地豪紳,買下了這塊地皮。
眾弟子和工匠動手,一日間,搭起了個小竹樓,兩層高,茅草蘆葦覆頂,旁邊還弄了幾個茶棚,供行人歇腳避雨。
後面荒塔太久沒人打掃,也讓人整理了一番。把周邊密蒿蘆葦割了幾條路,寬丈餘。東邊在梁山泊邊修了個小棧橋,南邊路通向兩裡外的盤鉤村裡,路北接通鄆州官道。
在小竹樓外,立根竹竿,掛起“松鶴樓”的招子,此處算是梁山泊外附近。平整出一大片空場地,託漁民告知梁山泊的人,約觀音塔旁“松鶴樓”會面。
派弟子到壽張縣,找得兩名廚師和火工,安排了幾名呂氏的夥計做小二,又置辦了桌臺。
竹樓前面,挖了個大池子放水,買了很多尾活魚丟進去,在此處售賣滇茶和呂氏的瓷器酒水。
次日,一通鞭炮響起,眾弟子開心的忙活,在此處燒火烤魚。請盤鉤村眾多漁民,來一起慶賀開業,免費吃魚,好不熱鬧。
七八年後,此處茶樓,幾經擴建成兩層木樓,樓上是酒樓,樓下是百貨客棧,附近成了集市。金兵南下時期,是他在中原最重要的情報點之一。
後來金國南下,統治中原時期,鄆城被黃河決口淹沒。此處茶樓救活不少難民,縣城府衙更是直接搬在此處,周邊盤鉤村沿觀音塔砌牆,被築城置縣。
正午時分,梁山水泊岸邊,停來五艘漁船。一名佩劍的華服青年,帶著數十名粗壯漢子下了船。他旁邊是三名女子,一同向觀音塔走來。
觀音塔那邊,不時飄來一陣炒菜香味和酒香。奔著香氣尋去,轉過塔身,只見老大一座新竹樓伴塔而立。
那竹樓外,布招上寫著“松鶴樓”三個大字,招牌並不是年深月久的樣子,反而像是剛製作的,三個金字卻是閃爍發光。
陣陣酒香肉氣,從竹樓中噴出來,廚子刀勺聲和跑堂吆喝聲響成一片,路邊有很多少年練劍,底樓不少漁民在水池邊。
這竹樓外,還有幾處歇腳茶棚。茶棚對面路邊上,拴著有一些矮馬。一些孩童不時從村子裡出來,提著魚到竹樓,交給一些穿著八卦黑袍的少年。
佩劍的華服青年,上得樓來,跑堂夥計過來招呼。他要了一壺酒,叫跑堂配四色酒菜,在竹樓邊欄杆桌臺,同隨行女子坐下,兩名丫鬟侍立在女子旁。
又招呼隨行眾人,進了旁邊幾個茶棚歇腳,讓小二送些烤魚和酒菜過去,讓眾漢自行堪飲。
不多久,只見外邊路上,近百名八卦玄服少年,簇擁著一名紫袍佩劍少年,正過來竹樓。只見他步法健勇,劍柄嵌一顆紅色寶石,目若朗星,猿臂虎腰,上得樓來。
“在下天南玄門凌雲子,請問這位公子,是否梁山泊赤霞莊而來?”紫袍少年正是高泰雲,聽聞梁山泊過來一些粗豪漢子,估計領頭的是樓上此人。
“在下江南慕容復,幸會幸會!”華服青年站起來道。
“慕容復?”高泰雲愣了一下,這實在是個意料之外的事情,這慕容復又是從哪兒鑽出來的。
慕容家族在大宋,算是聲威顯赫,文臣武將輩出,慕容延釗和宋太祖是結拜兄弟啊,北宋官員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家族的人。
遠的不說,趙佶的寵臣慕容彥逢,那也是朝中有名的文臣。其堂弟慕容伯才也是文官,是同邵伯溫相熟的洛陽耆英,三年前才去世。
當初,他專門問過邵伯溫,是否聽聞有慕容博和慕容復此兩人。要知道,邵伯溫的盆友圈,文人居多,武將也不少,可還真沒聽過啥江南慕容世家。
“那這位是?”高泰雲側頭看了一下,旁邊坐著位蒙粉紗女子,黃衫玉帶,身形窈窕,其身後站著的兩名女子,有個是他前日認識的阿碧。
“這是表妹王語嫣,旁邊的是侍女阿碧和幽草!”慕容復伸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