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保重,雲弟此去經年,他日有緣再會!”館陶街口,高泰雲率數十名弟子,正同宗澤辭行!

“賢弟也路上小心,以後安頓下來,還請通知大哥!”頭戴折角巾的宗澤,拍兩下高泰雲的肩膀,也回禮道。

“世間賊人多的是,想輕易要我命,那也得崩完他爪牙。宗大哥,小弟去也!”高泰雲翻身上馬,眾人漸行漸遠。

實際上,高泰雲去登州根餘山,本不必繞行到此處。只因他沿著運河,要佈局歇腳亭,把茶鹽賣向北方草原。

這館陶西北前行兩百里,就是太行山。北方一路行來,都是平原,風沙頗大。

如遇兵荒馬亂的年月,他的暗探和弟子多,都是需要隨著遷徙人群,分散到各處大山裡。

真宗時期,大將楊廷昭護塞守邊,在保州構築了樹林和水泊防線。

數十年來,宋遼之間,戰事雖無,但北宋一直嚴加防範北方起兵。

失去燕雲十六州後,開封北方是無險可憑的大平原,非常有利於契丹人的騎兵作戰,這讓北宋軍隊苦不堪言。

為了阻止契丹人南下,北宋朝廷昭令北境軍卒,在平原栽樹,用密林來阻擋敵騎。又在平原修陂圍塘,改造原來的水泊,以此來阻擋敵人。

在保州防禦使楊延昭的帶領下,楊延昭組織軍民,貫通滹沱河和多處淡水湖,使北境水域橫廣三十餘里,縱百五十里,而水深丈餘。

而大蓮花澱、洛陽澱、牛橫澱、康池澱、疇澱、白羊澱等天然湖泊,深不可行船,淺不可徒步,對其後金國騎兵依然是天然防線。

雖然高泰雲知道中原大勢,但他如今是自身難保,四處逃命。

他的二弟子穆虎臣率百餘外門弟子,已經到達壽張縣。

高泰雲帶著弟子們,順著館陶東,準備下登州海邊,順路去鄆州壽張縣。

在鄆州壽張縣,他讓幾個弟子進城買足乾糧,繼續策馬南行。

這個月正進入冬季,沿途看到路邊不少的秋花凋零,空中塵土飄著似有似無的花香。

行得一個時辰,風沙漸停,來到一處水面。

遠望水面中間的島嶼,周圍蘆葦叢生,港汊眾多,水澤連天,梁山泊果然是處好地方。

只不過,看那水面最高只有四峰,才百餘米高,不是很險峻。

此處是館陶縣南三十五里,名梁山泊,周方數百里。

北宋末年,山東盜賊宋江做亂,轉掠十郡。其兵首先選中此處,他要看水泊梁山,是否有可設玄壇之處。

“巨澤渺無際,齊船度日撐。漁人駭鐃吹,水鳥背旗旌。”大宋名士韓琦的這四句,正是說的梁山泊。

八十年前天禧三年,黃河決口滑州,岸摧七百餘步,水漫溢州城,歷澶、濮、曹、鄆各州,注成梁山泊。

二十多年前,聽徐州富商說,黃河決堤曹村,泛於梁山泊,溢於南清河,匯于徐州城下。漲不時洩,州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

黃河這兩次改道,讓梁山水泊已寬達四百餘里,壯麗無比。

“師尊,這是附近漁民!”穆虎臣在讓施禮,他已經尋得數十艘漁船。

“老人家,這對面山峰有什麼人?”高泰雲打量著這個漁民,稽首施禮問道。

後世,見多梁山好漢手段,那些水賊最喜蒙藥鑿船,他倍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