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二十三回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3頁)
章節報錯
“曲徑迂迴兩岸間,斜陽卸影鳥飛還,雲垂峭壁青千丈,風波奔流綠一灣;踏破丹梯崖作磴,鑿開石鎖路為關,當年浪費五丁力,劍閣巉巖只一般。”
清代錢茂才的詩句,把這省章峽寫的很深動形象。此處西域通中原的絲綢南路關隘,其谷深峽長,乃是地勢險要的兵家之地。
湟水北岸的羊腸小道上,楊美帶著數百名宋卒,正在努力地攀越山壁,他今日就能翻越這省章峽西口。
懸崖下湟水曲折跌宕;小道旁峭崖聳立、對岸峰巒崢嶸。如雷震谷的濤聲中,眾人小心翼翼的前行。
過得東岸,數里外就是邈川城。這省章峽,在唐宋時期是有閣道的。
可楊美到來之時,發現此處險阻,閣道已經被羌人燒燬。
費勁半天,數百人才上的關口頂端。楊美率先悄然靠近關隘,發現崖旁邊拴有十餘匹馬。地上,是十來個散落的西夏軍卒,在三三兩兩聚一起烤肉吃。
這西夏人燒了閣道後,覺得沒有什麼危險,都放鬆了警惕。楊美舉手揮動,後邊兵卒也悄然上弦。
“咻咻!咻!”一陣箭雨落下,西夏人沒吭一聲,全都中箭倒地。
楊美讓軍卒前去檢查,發現已沒有氣息,他才摸了一把汗。
這湟州之地怎麼出現西夏人了,看來麻煩了。他蹲下寫了兩封信,叫過身旁兩名候騎,吩咐分開傳信,報與熙河節帥和樞密院。
“眾位兄弟,估計這西夏人就在前方,正圍攻邈川城。我等今日,捨身報國。諸位,敢矢志殺敵者,可隨我前往邈川城殺羌!”楊美虎目瞪著面前宋卒,起身扶手鐵槍而立。
“軍使大人,我等來此處,只為立功,怎敢後退!我願前去殺敵!”一名軍卒上前。
“將軍,我等願往!”軍卒沒有猶豫,直接請戰。
北宋年間,有嚴格的措施祭奠英烈。皇家設有專門的節日,官員平民一體拜祭戰死軍卒。每次戰後,派大臣收集遺骸壘築墓園。
宋朝撫卹之重,也是歷朝罕有。撥款立祠設廟,任何官員也不好懈怠,嚴格檢校寺僧超度亡靈。
各路州縣軍民,捕殺逃亡的軍卒有賞。很多配軍有刺字,根本無地可遁,更是隻能將功贖罪。宋國軍卒向來敢戰,以步擋騎,也是聞名周邊。
“好!諸位兄弟,生死同行!上!”楊美大手一揮,踏步上前,身後數百宋軍也沒有猶豫,死如如歸地隨他向東而去。
湟州城南的鹿角丘,宇文胄帶著數千羌人,正伏在山丘後。他身旁是一名濃眉大眼的羌族青年,是巴金嶺頭人的兒子阿蒙結。
宇文胄帶幾名軍卒夜行,終於在天亮時,趕到了巴金嶺。趙節度使說的羌寨不小,有數千羌人聚居。
那寨子裡的人看到他們,都大吃一驚。羌人紛亂中,正要提刀上前時,看到了大隴拶,都歡呼起來。
頭人多羅巴聞訊趕來,帶著幼子阿蒙結趕了過來,接了他們進寨子,幾人終於有了口熱飯吃。
多羅巴告訴他們,今年九月,青唐城已另立了第六代羌人統領,是大隴拶的弟弟。
當初,大隴拶為了羌人求生,孤身出城降了宋國,溪巴溫得到訊息,心中悔恨交加。
後來,溪巴溫看到羌人受苦,被青唐宋軍追殺,散落各地,就勸說了諸羌結盟,迎接安爾城的小隴拶。
他帶安爾城的羌兵去了青唐,包圍了青唐城宋軍。巴金嶺的阿麻結兄弟響應結盟,也帶了部分羌人去。
目前,邈川城有十萬餘人包圍著,青唐城也有數萬人包圍著。宇文胄向大隴拶問了地形,決定借巴金嶺羌寨之兵。
宇文胄要反身殺向邈川城西夏軍,以解邈川城之圍。阿蒙結初生牛犢不怕虎,見此宋將不懼十萬人對敵,很是佩服。
阿蒙結帶著寨子裡的兩千族人,也南下邈川城附近,尋機而動。
邈川城下,今日攻擊更猛。乞遇直接讓旋風炮拋光所有石頭,西夏軍卒不停環射,郎家寨羌人率先而上。
邈川城,幾次被敵人攻上城頭,宋軍副將李遠奮勇殺敵。至天黑時分,三百敢死之士全部戰死,城頭宋軍幾乎人人帶傷。
開戰時,城頭婦女童兒退避不及,幾乎死傷殆盡。邈川城宋軍大總管王愍上了城門樓,其副將李遠親自上陣,已是身負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