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被扣下了。

直接喪失了人身自由,受到了唐王朱聿健派人的監視和關押,短期內是不可能被釋放出來,除非做出大量的妥協。

而這個事情發生之後。

立刻引起了一片譁然。

秦軍上下憤怒無比,立刻叫嚷喧鬧了起來,喊打喊殺的,要幹掉唐王,營救出他們的統帥!

「滅了唐王,救出都督!」

「孃的,唐王這是欺人太甚,是在找死!」

「殺殺,秦軍不可辱,我們不是好惹的,滅了唐王,蕩平西域!拿回屬於我們的一切!」

「沒錯,我們秦軍強大無比,就算都督被撕票了,我們也絕不會妥協!」

「進攻立刻進攻,現在就攻下玉門關,再拿下西域,誰敢阻攔,盡數殺之!」

面對群情激憤的秦軍,以及隨時可能爆發的兵變,事態有向鬧大的方向發展。

但短短三五天後,這場騷動就被打壓了下去,秦軍上下,足足五萬多的精銳人馬,不得不做出妥協,嚥下了苦果,選擇了忍氣吞聲,接受了一些屈辱的安排。

比如被打散派遣到了西域各地,最大一股人馬不得超過五千。

比如要在半年後,才能見到洪承疇,期間還不得不接受許家莊派遣的一名代表進行管理,且不得不服從各項安排。

再比如,有數百名洪承疇的心腹干將,被安排到了其他的崗位之上,不服的,發配去了礦山挖礦,會吃不小的苦頭。

一系列的組合拳下來,將這一場的兵變危機,輕鬆消弭於無形,再也掀不起多大風浪。

話說一向以「吃苦耐勞,勇敢血性」著稱的秦軍,怎麼變的這麼聽話,輕鬆就被人拿捏安排,一點反抗之力都沒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因非常簡單:金主爸爸才是最大的。

要知道一開始,秦軍從一萬擴編到五萬的時候,雖然小部分錢是洪承疇自己掏的,但他能力再強,也不可能養的起五萬精銳,經濟壓力他承受不了。

於是找天下通銀行貸款。

到處吸納融資。

或者找到大明的那些藩王,讓他們大力贊助,多管齊下,這才勉強維持了秦軍這個攤子。

若是秦軍敢暴起反抗,首先要面臨的,就是各方撤資的情況,尤其是各地藩王,他們被洪承疇坑走太多的錢糧了,正好藉著這個機會,對秦軍敲打一番,讓他們知道誰是衣食父母,再往秦軍中,多安插一些藩王的人,完成滲透,這樣藩王們會更放心許多。

其次,就是許家莊也不支援秦軍作亂,因為許家莊是西域鐵路的控制與管理者,更是大批物資的提供者,若失去了許家莊的支援,要不了十天,秦軍就會陷入餓肚子的困境中,不戰自會崩潰,這世界沒有能餓著肚子打仗的大軍。

【鑑於大環境如此,

最後,就是朝廷也站在了唐王的一邊,發出了聖旨,狠狠呵斥了秦軍一番,甚至要求把洪承疇押送到京城,交給朝廷處置,讓他體驗一下,得罪朝廷的慘重後果……朝廷早就想給洪承疇上點眼藥,如今機會難得,若是下令把洪承疇的腦袋砍了,定能加強朝廷權威,震懾住各路的軍閥。

總之在各方勢力的聯合打壓之下。

秦軍再怎麼精銳,再怎麼有骨氣血性,也不得不做出妥協,接受各項安排,不敢有多少的叛逆想法,更不可能活的不耐煩,跳出來主動送死,那簡直就是自殺,傻子才敢得罪幾乎全天下的強大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