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做主的只能是許家莊(第1/2頁)
章節報錯
抗議電報傳送到許家莊後。
看到電報中的內容。
從那些措辭嚴厲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洪承疇的極度憤怒與不滿。
許遠與眾高層,開了個會議,內部探討了一番,商量應對之策。
會議室內。
李進冷笑的道:“這個洪承疇,是不是把自己當成了一個了不得的人物?才區區五萬精銳軍隊而已,對我們根本造成不了任何威脅,是什麼給了他,可以這麼跟我們說話的錯覺?”
楊忠遠也不滿的道:“那洪承疇太拿自己當根蔥了,西域八成以上的地盤,要歸他們,捷足先登的唐王,必須立刻讓出大部分利益,乖乖的送出寶貴的成果,甚至還用到了武力威脅,似乎不把我們許家莊放在眼裡。”
趙金福陰惻惻的道:“這幾年秦軍上下,是不是膨脹的太厲害了,還沒有拿下西域,就視作他人不能動的禁臠一般,吃定死了這塊蛋糕,誰搶就跟誰拼命,哪怕是我們許家莊擋了他們的財路,似乎也要拔刀拼一拼,完全不看,若是沒有我們許家莊的幫助,他們連西域都進不了……白眼狼,這就是白眼狼,我看,不如取消一切合作,把隱患扼殺在搖籃中。”
許盛則道:“這個事情,我們也有略微不厚道的地方,幫助了唐王坐大,損害了秦軍的利益,換作任何人,都會感到憤怒,另外西域之地太大,讓唐王一家獨大,也不是好事,應再培養一個勢力進行制衡,這樣,才不會變成潛在的威脅和對手,不會失去施加影響力的主動權。”
解田青點頭:“老許言之有理,制衡,我們應該採取相互制衡的戰略,讓兩股勢力進入西域,形成一種均勢和平衡,從而牢牢佔據主動,讓西域之地,永遠不會脫離我們的掌控,另外唐王朱聿健,在有些方面比較聽從朝廷的命令,接受皇帝的旨意,某種程度,代表了朝廷的利益,若不引入力量進行制衡的話,西域一旦得到開發與發展,朝廷也會從中受益,這對我們其實是不太有利的,所以秦軍我們還是要安撫支援一番,不能過度敲打。”
“有道理,西域之地,資源無數,將會帶來無數機遇和財富,雖然大多是不毛之地,但若干年後,解決水源供應問題,就能得到數億畝的良田,斷不能脫離我們的掌控,唐王朱聿健我們會扶持,秦軍我們也支援,讓他們進行競爭,我們充當仲裁勢力,將來到底如何調解與敲打,就看是否符合我們的利益,只要保證這個前提,西域開發出來後,我們就是最大的贏家。”
“……”
眾人七嘴八舌的,提出了不少的意見和觀點,並逐漸趨於一致:那就是唐王要繼續支援,秦軍也不能過於激怒,該利用還是得利用起來,總之要儘可能的,來滿足於許家莊的利益要求。
許遠則在最後拍板道:“洪承疇看來是真的生氣了,雖然他跟他的秦軍,還無法入我們的眼,無法對我們造成半點威脅,但,這終究是個很好用的工具,也耗費了我們不少的資源培養,消滅他們那是一種巨大的浪費,但該敲打也是要敲打,不然他們飄的厲害,再也不把我們放在眼裡。”
“至於利益分配,可以給出一個方案,讓他跟朱聿健進行選擇,以天山崑崙山為界,劃分為南西域和北西域,南西域較為富庶一些,人口較多,但土地面積較小,北西域地廣人稀,環境較為惡劣,但資源更加豐富,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當然,南西域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可繼續向南擴張,未來能尋找一個機會,派遣大軍,往印度大陸進行攻略,拿下印度這塊膏腴之地,從而得到巨量的人口資源,而佔據北西域的,也能往北往西進行擴充套件,擁有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哪怕會有人力資源較少的短板,但可以靠吃資源吃幾百年,想變窮都困難。”
“反正不管是選南西域還是選北西域,只要經營得當,勤勞刻苦,並投入大量資源進行開發,就能取到成功,實現他們的夢想……潛力與機會就在那裡,只要牢牢的抓住,誰都不會收穫失望。”
“行了,就這麼回覆那個洪承疇吧,以天山崑崙山為界,平分西域,誰選南誰選北,讓他跟唐王談判和商量,如果能談妥就這麼定了,如果不能那就別辦了,想怎樣都行,只要承擔的了那個後果。”
許遠最後說道。
“好!”
“莊主大人英明。”
“如此安排,最為妥當。”
……
很快。
許家莊的回覆電報,傳回到了玉門關,落到洪承疇的手中。
而看完電報的內容。
對於許家莊提出的“平分西域”的解決方案。
說實話,洪承疇是極為不滿,難以接受的,一眾幕僚們也是紛紛表示不爽:
“為了籌備這場行動,我們投入了無數資源,流了無數汗水,告別妻子兒女,就是想搏出一個未來,結果呢,居然被區區一千多人,給截胡了,至少截胡了一半,不公平,這太不公平了,我們不服!”
“沒錯,從投入的力度看,西域之地,我們至少要佔七成以上才行,最多分給唐王兩成,卻沒想到許家莊如此偏心,活生生拿走那麼多本該屬於我們的利益!”
“這許家莊不是什麼好東西,卑鄙無恥至極,我們都看走眼了,不該過於信任許家莊,這是世間最奸詐狡猾之商人,我們上了大當了。”
“早知道,就不該跟許家莊合作!”
“其實我們自己也犯了很大的錯誤,過高估計了征服西域的難度,如果我們學習唐王的那套模式,或許只要三千精銳,就能在西域攪個天翻地覆,早早的拿下這塊寶地。”
“唉,我們確實有點瞻前顧後,太過求穩了,西域曾被漢唐元三朝統治過多年,只要大明足夠富裕強大,會有無數當地人願意臣服當狗,拼死反抗的只是少數,若再給他們帶去先進的生產力,帶他們奔向富裕,擺脫貧窮,就會收穫無數忠犬,不用擔心無法紮根,唉,我們太過保守,導致被鑽了這個空子。”
“確實,在大唐盛世,王玄策一介書生文人,都能創造一人滅一國的奇蹟,我們為何不能做到?只要有強大的大明在做我們的後盾,哪怕沒有一兵一卒,周邊勢力,也能輕易收服,這個世界,就是弱者崇拜順從強者的時代,哪裡會不要命的抵抗?”
一片唉聲嘆氣響起。
眾幕僚又進入到反思狀態,紛紛表示後悔,覺得步子其實可以邁大一點,根本不需要準備充分,也有可能收穫滿滿,只要敢於冒險,有那個膽量。
那麼。
對於秦軍統帥洪承疇而言,面對許家莊的調解方案,他該如何做出選擇,應不應該接受,還是繼續表示憤怒不滿,展示出秦軍強大的力量,再鬧騰一段的時間,讓許家莊拿出更好的條件,更有誠意的解決方案。
而秦軍上下數萬人馬,心裡都憋著一團火~發洩出所受的那股氣,更要拿到本屬於他們的利益。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