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河南境內,已是連續四個月沒下什麼雨了。

加之天氣炎熱,暑氣灼人。

現在的河南,幾乎可以用赤地千里來形容,別說是找到莊稼農作物,連樹皮野菜都找不到了。

而且跟較為偏僻,生存環境較為便宜的陝西不一樣,河南一直是大明的人口大省,保守估計,這片土地上至少生活著2000萬至3000萬的百姓,即便由於常年的天災和戰亂,流失了部分人口,但依然不會少於2000萬。

如今遭遇這麼嚴重的旱災,除了少部分靠河的屬於達官貴人們的水澆地,可以確保糧食產量,但屬於普通百姓的耕地,減產至少在八成以上,甚至大片大片的絕收。

怎麼辦?

遇到這種情況河南百姓們該怎麼辦?

家裡已經沒有半點存糧,連種子都吃完了的他們,如何才能熬過接下來的日子?

燒心蝕腑的飢餓影響下,他們還能堅持多久?三天,還是五天?

河南鞏縣楊家村的農民楊大眼,在家裡斷糧之後,就開始思考這些問題,面臨艱難的選擇。

要不要攜帶家小,加入逃荒的隊伍,前往江南地區求活?

還是把家裡的柴刀跟菜刀磨鋒利一點,然後拉幫結夥去幹一點大事,要知道那些佔有大片水澆地的大戶之家,倉庫裡可是堆滿了糧食,每年發黴腐爛浪費的都不知有多少。

縣城的官府倉庫裡也有糧食,即便不會很多,但幾百石、幾千石肯定會有的,因為餓死的只見種糧食的百姓,從來沒見當官的餓死。

而故土難離,人離鄉賤,那漫長的旅途上,什麼都有可能發生,自己的婆娘、兩兒一女還有年邁的老孃,一家六口,最後能有多少人活著抵達江南?

如果家人兒女都在逃荒路上病死餓死或者賣掉,只剩自己抵達江南,最愛的人全部失去,這樣的活著又有何意義?

不走。

就算村裡大部分人都逃荒去了,楊大眼也選擇不走。

但咕嚕咕嚕。

飢餓的滋味才忍受一天,楊大眼就後悔了,難受,太難受了,才熬了一天就這麼艱難,後面的日子該怎麼熬?

只能趕緊拿出磨好的柴刀跟柴刀,把村裡僅剩十幾個的青壯叫攏到一起,商量著去哪家的大戶‘借糧’比較好,誰算是比較好捏的軟柿子?

決定了!就去宋嶺村的宋家,聽說宋家家主為人心善,應該能借到幾斗的米麵,熬過一些時日。

準備妥當,正要訴諸行動。

官府的胥吏忽然進入了村中,把楊大眼嚇的臉色煞白,完了,事洩了,官府居然先下手為強,要把他們扼殺在萌芽狀態。

“招工了,許家莊修路隊招募修路工了!”

“男女青壯皆可報名,不限招工人數。”

“男工每日100文輕錢,大腳女工50文輕錢,每天管兩頓飽飯!”

“想報名想活命快跟我們去了,知縣大人開恩,幫你們尋了一條活路,可不能妄動邪念,胡作非為。”其實是許家莊修路隊,把招工任務外包給了各地官府,招一個男工給予介紹費1銀元,女工半銀元,沒有人數上限,自然動力十足。

聽到胥吏們的這些廣告話語。

尤其是聽到每天管兩頓飽飯的字眼。

楊大眼立刻把原來鋌而走險的打算拋之腦後,飛快的衝出家門,對著胥吏們道:“俺報名,俺想去當修路工!另外俺媳婦是大腳,她能不能跟著一塊去?”

“可以,條件符合者都來王典吏這邊登記。”這位胥吏打量了他一番道。

很快楊大眼跟他的婆娘孫喜妞,順利的報名成為了一名修路工,且當天就加入了修路隊,吃到了第一頓的養胃粥。

村裡的其他青壯,也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全都加入了修路隊。

不僅如此。

楊大眼等青壯,還把家裡年邁的老人,年幼的孩子,也都帶到了修路工地上,家裡稍微值點錢的家當也全部帶上,等於是拖家帶小——沒辦法,家裡已經斷糧了,如果不把家人帶上,豈不是得全部餓死在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