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盟主(1)(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等袁紹做聲,王匡先道:“此言怕不是忘了誅宦之事是何人從前忙到後的?”
那徐州刺史陶謙喃喃道:“誅宦之事何人不曾出力?”
兩方左爭又吵個不停,袁紹、袁術臉上皆有忿色,眼見未發兵就要吵起來。
公孫瓚站起吼道:“諸君稍安勿躁。豈忘了皇兄亦在此處?”
公孫瓚聲音洪亮,眾人聞言都靜了下來,看著劉慶。
劉慶作無辜裝,站起行禮:“諸公皆是國家肱骨,如今誅董在即,豈可為一盟主不戰先亂?”
劉慶話說的在禮,又名聲在外,眾人臉上皆有愧色。
曹操在一旁靜觀其變,一直未曾說話,此時才說道:“國助所言甚是,盟主之位非是顯貴,只是調配眾人合力攻打董卓耳,還是莫為此爭吵,免得傷了和氣。”
袁紹、袁術此時又不好意思爭了,手下狗腿子們竟也謙讓起來。
那冀州刺史韓馥不得州中大權,為袁紹所架空,此時討董跟被綁來沒什麼兩樣,故意把水攪渾:“汝等忘了皇兄亦在此處?我等奉劉國助為盟主也非不可。”
孔融就首先讚道:“此言甚是,國助有勇有謀,定能指揮妥當。”
公孫瓚竟也站起來表示贊同。
袁術一時見了自己爭盟主爭不過袁紹,也撒氣似地,站起來道:“我亦推選國助為我等盟主。國助行事仁義,不似某等偽君子,此間大事還是託付合適之人才好。”
此言一出,陶謙、孫堅當即表示支援。
一時間,賬內推劉慶為盟主之聲沸沸揚揚,把那坐在上位的袁紹的臉都漲紅了。
袁紹頻頻向劉慶示意,想劉慶主動提出辭讓,省得讓他難做,劉慶卻閉目養神只當做未看見。
喬瑁見狀道:“盟主之位合該本初來做,袁氏門生故舊遍佈天下,行事起來洛陽有照應倒也方便。”
劉岱素於其不合,罵道:“豈有此理也?我高祖皇帝斬白蛇起義於一亭長,誅暴秦得天下,今日誅董,劉國助如何做不得盟主?”
袁紹本陣結交者皆是天下名士或是名門望族,都說些什麼四世三公,說什麼世家子弟,公孫瓚、孫堅卻皆是邊郡武人出身,聽這些話火上心頭,皆站起來大聲辯駁。
劉慶雖是先帝欽定的皇兄,卻也是不知多少世孫了,天下姓劉者不知凡幾,又極少說些什麼出身背景,相比那袁紹就要好得多。於是像馬騰、公孫瓚、孫堅這些人皆掉頭來支援劉慶。
袁紹坐在上席,面色鐵青,雙手在席下握拳,眼見著下不來臺,劉慶睜開雙眼,站了起來。
眾人一時都停了言語,望著他如何答話。
劉慶淡淡笑道:“諸君今吵到明,明吵到後,可吵的死董賊?我觀進軍洛陽之地有兩處要寨,不若我和本初各領一支,如何?”
袁紹站起來陰笑,執劉慶手站到上席,說道:“國助我兄所言甚是,我等還是以誅董大局為重,汜水、虎牢兩關就在眼前,兵分兩路也是良策,諸君自隨。”
袁紹原以為隨他者眾,隨劉慶者寡,誰知公孫瓚、孫堅性急又看不慣這些名士作風,袁紹話一落下,就故意耍臉子與袁紹看,拜在劉慶跟前道:“劉皇兄為人仁義、有勇有謀,願隨皇兄征戰。”
隨後袁術、孔融、馬騰雖不下席,卻亦在席間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