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主編匆匆忙忙地接著往下看下去。

卻看到劇情出現了出乎意料又在清理之中的發展——人類破解了觀測者文明留下的第一道謎題。

在大量的資源傾斜下,大量政策措施的鼓勵下,

有不少天才都投入了對黎曼猜想的解答上。

在文中的幾年裡,其實對黎曼猜想的證明時有進展,雖然一直都沒有突破性成果,但還是在一點點往前推進。

終於,在大量天才學者們,數學家們的層層接力下,這對黎曼猜想證明難得的攻克到了最後一步。

就是吳木所在首都大學,

數學院一位近幾年逐漸名聲顯赫的天才數學家所帶領的團隊,成功走到了最後一步,完證了黎曼猜想。

吳木因為同在首都大學,以及曾經與會人員的身份,同樣是第一時間得到了訊息。

而接下來的劇情發展,

自然是國家第一時間組織了相關專家學者團隊,利用黎曼猜想的證明,

開始解密那0.7PB資料中,一直還處於混沌不清的第三部分資料。

果然,一如所有人的預期,嘗試過後發現

黎曼猜想中最重要的一個證明步驟就是那部分混沌資料的密碼。

透過‘這個密碼’,專家學者們解密了這部分混沌資料中差不多一半的資料,

而這部分資料完成解密解碼轉譯過後,

人們得到的是更多的,人類文明需要的技術資料,

包含了一定程度的人工智慧技術, 機器人的製造技術,

這些技術將讓人類文明的生產力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高, 人類文明甚至能依託此前的可控核聚變和人工智慧技術進入極大富裕的時代,

同時, 還包含了一些關於星際殖民的技術,材料科學的技術。

觀測者文明似乎是還不想人類就拘束在地球上, 竟然是如此的好心與慷慨。

這讓人類文明,一些專家和教授異常狂熱,

狂熱與這些更先進的技術, 同時也狂熱於對剩下第二個問題的解答……還有一半混沌資料未曾得到解碼呢。

按現在的預期,這部分資料解碼的密碼也應該是第二個問題的答案,這部分資料之中也應該包含著更多更先進科技資料。

……

但黎曼猜想證明, 解密出這部分混沌資料包含著的這些資料卻讓主角吳木感覺到迷茫,

如果此前他猜測推斷的是正確的,那觀測者文明就不該這樣給人類文明提供這樣全面的技術資料。

這種行為就像是吳木因為一隻鳥羽毛漂亮買回了他, 買回來之後卻往鳥的羽毛上刷漆。

這種結果讓吳木迷茫, 甚至自我懷疑。

其實人類文明的最大價值不是人類文明本身, 即人類文明具有唯一性的思想和文化?

而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