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稚嫩的小皇帝(第1/2頁)
章節報錯
黥人送上海關稅銀的訊息,在大明朝野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這就好比天降橫財,誰也不曾想過,黥人會送來這麼一筆意料之外的銀子。
不少官員對黥人的觀感,瞬間就產生了變化。
原先還以為是無恥蠻夷,可銀子入庫後,就覺得黥人倒也是頗為重信重諾,在這一方面,頗有春秋古風。
甚至還暗自慶幸,覺得這海關讓黥人來管著,實在是妥帖合適。否則的話,指不定這些銀子會流向何方。
謹慎一些的臣子,則覺得黥人可能是包藏禍心。但這種說法,很快就消弭在了鐵一般的事實中。
銀子那可是實打實的,還只是不到半年的稅銀,這海關眼瞅著稅銀就能年過百萬兩。
若是黥人真能按章辦事,那麼大明每年的歲入,就能多出一百萬兩!
這可相當於此時全國賦稅的十分之一!單純從銀子來看,不管實物稅的話,那就是五分之一!
真要靠大明袞袞諸公開源節流,這每年的一百萬兩指不定得籌到什麼時候。
所以大明朝野很快就統一了認識,那就是黥人的關稅銀子不僅要收,還要嚴格的監督,不能讓黥人看出,大明在海關賬目上存有隨意。
……
住下三天,東秦使團又被帶去學習覲見禮儀。
阿信之前已經見識過一次,加之東秦也不是大明的藩屬,所以鴻臚寺司賓署的署丞非常的敷衍。
在徵得阿信的同意,表示會繼續按照禮節後,鴻臚寺便再沒有其他的要求。
這也是顏政的意思,態度應該謙卑些,不能過於擺戰勝國的架子。
阿信也明白明朝官吏的行事邏輯,對於這種表面謙恭的禮節,他們尤為的看重,覺得這就是一個國家的臉面。
所以投其所好,反倒是能省卻許許多多的麻煩,也能讓大明朝廷知曉,東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
幾日後,早朝。大明皇帝陛下,宣佈召見東秦使團。
阿信等人除了沒單膝下跪以外,其餘都如同上次一般,禮節周到細緻。
群臣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就連李東陽也滿意的點了點頭。
覺得與這夥黥人打交道,比那些藩屬小國要來的輕鬆。
在銀子光輝的加持下,不少大臣都覺得這短毛短衣,頗有一番別樣風情。
他們紛紛品鑑,不少人還說出了短衣短髮有何優劣之處。
錢能通神,就體現在這些細節之中,當你是財神爺的時候,你不穿衣服都有人誇你。
朱厚照坐在上位,對黥人好奇是好奇,只是今日卻是被逼著來上早朝。
他揮手讓隨侍太監宣旨,安撫訓誡一番後,便是贈與了東秦茶葉絲綢等賞賜。
阿信躬身謝過,便是拿出國書說:“我國國君祝賀新皇陛下登基,表示東秦與大明,乃是同文同種的友邦,經貿往來繁盛,雙方都有著共同的利益。雖有些許齷齪,但不會影響兩國的合作和友好往來!我東秦本著平等互惠、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態度,歡迎一個更加開放的大明……”
一通屁話說完,便是拿出禮單:“我君上特送禮棉布一百匹、東秦瓷器十件、珍珠十斛、熊皮十張、玻璃鏡子二十面、煤油燈一百盞……”
禮畢,朱厚照打著哈欠揮了揮手,示意可以退朝。
李東陽卻上前一步道:“陛下,東秦使臣在國書中,對天津海關衙門著著火一事發出了外交……照會!既然貴使在此,不妨將此事了結!”
嗡——除了幾位閣臣以外,其餘大臣有些懵,朱厚照也愣了一下,之前給出的早朝事宜中,並無此事!
謝遷也站了出來,躬身道:“此事原委很清楚,東秦使團在天津海關時,提出要按照條約規定,核查天津海關的賬目!事先,天津海關的提舉谷大用,便是百般阻撓,並多次趾高氣揚對待東秦使團!阿信外使本著履行條約、友好睦鄰的態度,沒有同他一般計較,只求可以查核賬目
不成想當晚,這海關衙門便是著了火,事後谷大用上報,也僅僅是小吏過失,已經懲處!微臣想這其中,怕是沒有這麼簡單,還請皇上下旨核查,維護與東秦之邦交穩固!”
嘩啦——不搞暗鬥,直接明爭!這是其餘臣子共同的想法,此事看似與黥人有關,可卻是指向了劉瑾黨羽谷大用,還牽涉了眼下地位騰昇的海關!
即便是不能痛擊這幫閹人,能把海關奪回來,也是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