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雙喜臨門(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過去的兩個月時間裡,大明朝堂已然是大變,弘治皇帝勉強維持的局面,瞬間敗壞。
根源就在朱厚照愈發不理朝政,每天都是尋歡作樂。
劉瑾等太監也越來越受寵信,使得見朱厚照一面,都越來越難。
幾位恩師多次勸諫,反倒是讓朱厚照越走越遠。
只能說朱厚照是少年心性,此時不過是個十五歲的少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然喜歡身邊這些旦夕與自己歡歌玩耍的公公。
討厭這些每天“爹味”說教、灌輸仁義道德的大學士。
原本弘治皇帝的遺詔中,有要求罷免宦官出監各城門外任的旨意,可劉瑾在兩個月前,居然開始均沮不行。
他還勸朱厚照下詔,要那些在外監軍的宦官每人上交“萬金”的“承包費”!
讓年輕的小皇帝,第一次體會到了,搞錢原來是件輕便事。
更何況劉瑾已經在京師周邊,置辦了大量的皇莊,奪取了不少百姓的土地。
短短數月前,弘治皇帝留下的還算穩妥的攤子,就被朱厚照給弄得有些烏煙瘴氣起來。
正是十年臥薪嚐膽,不敵小兒敗家一月!
禮部尚書張升、御史王渙都上書論諫,甚至還發動了南京給事御史李光翰等人,上書朱厚照,說明其荒唐行徑,給大江南北帶來的禍患。
朱厚照充耳不聞,甚至越有大臣勸諫,他就越要這麼幹,儼然就像是同大臣對上了。
直到欽天監的楊源,在上個月發現了“星變”,藉著天象說明,太監作害已經上幹天譴。
這道天象諫言,直接引爆了文官同劉瑾等宦官之間的矛盾。
朱厚照心中害怕,覺得這天象有變,總歸是大事。
奈何消停十幾天後,並未發現天象帶來任何變化,於是他連天象這種說法,也全然不信了!
眼下的朝堂,所有大臣都是“心累”!
不少臣子也都開始了缺席,不僅朝會缺席,日常工作也開始缺席,總之一句話,那就是皇帝都不理事了,他們也跟著歇歇。
更有一些不要臉的大臣,以焦芳為首,居然隱隱有轉變立場的意思,也想著討好朱厚照,來換取高官厚祿。
…………
制敕房。
李東陽、謝遷、劉健三人,會同楊廷和以及費宏,依舊在勤勤懇懇的辦公。
楊廷和顯得格外的鬱悶,辦黥務、辦黥務,這些日子竟是沒有一點進展,唯一的成果,就是用劉大夏留下的小作坊,打造了十幾支火繩槍。
他現在是要銀子沒銀子,要皇上的支援也沒有支援。
甚至清查鹽稅這事,也差點落到了御馬監這群太監手裡。
為了不讓太監釀禍,內閣只得叫停此事。
所以眼瞅著就將無銀來辦黥務,壓力也都壓在了楊廷和肩上,誰讓他過早的轉向,大抓大攬了黥事?
李東陽倒是理解他,幫著求工部,直接徵調了一批工匠,以免正役的待遇,來拉攏其中的優異者。
可誰都知道,這不過是杯水車薪,真要沒有銀子砸進去,別說練新軍造火器,就連個大作坊也弄不出來。
“底下的官,是越做越湖塗了!”
就在幾人低頭苦幹的時候,謝遷憤憤的罵了一聲。
“何事?”李東陽問。
“哼,還能有何事,皇莊、皇店,眼下已經弄到各地,某些地方官為了邀功,竟是……竟是將官學的學田,都給了這些太監!”謝遷怒道。
“哎!”劉健嘆了口氣,惆悵道:“雖有負先帝,可這官,來年我便想請辭!”
“我也正有此意!”謝遷接話道。
李東陽擺了擺手說:“莫要說喪氣話,眼下……咱們還是得扶著皇上再走一程!皇上年幼,只是被這幾個宦官矇騙,再勸諫勸諫吧!”
費宏一邊看著摺子,一邊說:“只怕這群閹人,還真被皇上倚為棟樑!”
“呵,他們能幹什麼事?一夥只會斂財擾民的閹人,真鬧出大亂子,看怎麼收場!”謝遷不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