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港,天然的深水港,被顏政改名為致遠港,這個時空此地將不會被取一個帶有日本風格的名字。

這裡也已經建設了一條簡易的棧橋,一艘駁船正在緩緩的駛入。

棧橋下計程車兵,立馬招呼勞工趕來卸貨。

船上的貨物,除了耕牛和農具以外,還有大量的糧食、紅磚和代水泥,以及一些木材預製板。

卸貨完畢後,這些物資便立馬透過漕船,轉運到上游去。

沿河兩岸,可以看到不少六頭牛拉的重型犁機,正在深深的破開燒荒過的土地,破開之後,立馬就會有勞工,將其平整造壟。

水渠開挖也可以使用深耕機,如此一來可以省下不少的功夫。

九千倭人勞工,在這裡勞作一個月後,已經開墾出了大量的耕地和甘蔗地。

離河近的就種稻子,遠的就種植甘蔗,這是既定的策略。

一個紅色的廠房也正在建設,到明年的這個時候,這裡就將出產白糖。

阿奈望著這一切,不由回想起了最初開墾的日子。

當初部落連鐵器都沒有,只能用木製的農具,去開墾鬆軟的土地。

幾百個人開墾一個月,還不如現在的重型犁機跑一個禮拜。

唯一費勁的地方,就是需要砍樹。好在這個地方,有整整一大塊的平坦地帶,樹林稀稀疏疏,完全不是莫城那邊的密林密佈。

所以在這邊開墾,很輕鬆就能弄出大量的良田。只是這邊的土地,有鹽鹼化的問題,需要用大量的水洗刷一兩年後,才能獲得高產。

而同樣的情形,在東寧區域也在上演,那邊蘆葦地密佈,重型犁機就如同快子捅豆腐一樣,無比順暢就能深翻出土地。

李有田已經分到了地,現在被僱傭成為了一名墾荒工人。

據說國君在瞭解東寧的情況後,立馬下達了一個指令,要在東寧這邊,實行什麼新式農場。

要將所有土地都開墾出來,形成一個個的大平地。

餘下的邊邊角角,才會發給其他人去種植。而這些大平地,都會請工人來種植和收割,收成全部歸於儲備糧倉。

李有田不知道大平地種田會有什麼不同,不過僱傭的工錢非常高的,他很樂意一直幫著幹下去。

不少人跑回明國去的人,也已經將家人或者同鄉帶了過來,返回率達到了80%多,彷佛開啟了一種新的收攏人口的方式。

若是剩下的十來批都送回去後,估計東寧的人口,將達到七萬餘人。

這也是讓顏政非常驚喜的一點,原先收攏疍戶,也是運用參觀團的方式,參觀完後,整個村子、整個村子的願意前來。

此次這些人,也算是見識過東秦政權後,再跑回去的明裔。

這說明東秦已經非常具有吸引力,只要找到一個信任的媒介,就能讓他們前來投奔!

為此,顏政決定將參觀團活動擴大化,同時讓本地歸化已久的明裔,定區域的派出去一部分,讓他們在當地負責宣傳拉人。

…………

…………

華夏二年3月15日,出使明國的使團回到了鹽港。

他們自京師離開後,一路走大運河,經過沿岸數省,最終抵達寧波,乘坐著錢塘水師的船回到了鹽港。

由於採取拖拖走走的方式,他們總共走了整整四十二天,對大明南北的情況,算是有了一個淺顯的認識。

“鹽港怎麼聚集了這麼多兵?”剛下船走了幾步,阿信就發現了情況不對勁。

張三風也不由得眉頭一皺,趕忙到一旁海關進行了登記通報。

得知是使團回來了後,裡頭值班的員工立馬起身敬禮道:“歡迎回到祖國,出使的同志們辛苦了!”

張三風回了一個禮問:“鹽港為什麼這麼聚集了這麼多兵?”

那員工笑了笑說:“最近演習,三個營的新兵,加上兩個營的老兵,將在東秦島分割槽域進行登陸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