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秦妥協了,大明妥協了,琉球沒有上桌的資格。

妥協的條約背後,往往代表著雙方的利益沒有真正得到滿足。

不過妥協的好處卻是,滿足了雙方暫時的利益要求,給予了雙方需要的時間。

使得雙方又一次得到了新的競爭機會,誰能利用好妥協換來的時間,誰就能最早的放棄妥協。

這個道理阿信懂,明朝君臣們也懂,可彼此卻不能在明面上說出來。

王珩在條約簽訂後,還假惺惺的請東秦使團赴宴,設宴的地點在一家名為聚賢樓的青樓。

在清倌人的唱曲與舞蹈之下,眾人杯觥交錯。

簽訂和約後的王珩,心情似乎極其不錯。當眾表示大明寬仁,只要東秦願意,便能永保安寧。

阿信甘之如飴,表達了東秦的惶恐之心,對於大明這次的網開一面,非常的感恩戴德。

接下來,作陪的諸位大臣和京師才子,紛紛開始了作詩,而且還是讓清倌人就景出題。

這種高雅的遊戲,東秦蠻子們自然不知,只是好奇的望著。

等到幾首嘲諷的詩詞寫出來,滿座的才子官員,皆是鬨堂大笑起來。

如此折辱一番,這些大明才俊們才心滿意足。

賓至如歸之後,王珩陪著阿信,說說笑笑的逛京師。在分別之際,這才像朋友一般,依依惜別。

站在鴻臚寺府衙門前,喝了一點酒的王珩,略略拱了拱手道:“阿信外使,我王珩在鴻臚寺為官多年,不得不承認,你們東秦是我見過最不同凡響、最令人稱奇的外邦!”

阿信回禮道:“大明國亦是我從未見過的強大之國!”

王珩擺了擺手,低頭輕嘆一聲道:“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雖對東秦極為厭惡,可我對東秦還是欽佩的,你們以蠻荒之地,能造出如此多的鬼斧神工之物,能有如今的態勢,從這一點上,我大明諸公,皆不如你們!你也看到了,勾欄鬥詩聽曲,這便是我大明年輕才俊!”

“可惜啊!可惜啊!可惜啊!”王珩連道三聲可惜,神情彷佛醉了一般。

阿信望著他這副樣子,有些摸不準他的目的,思忖片刻後說:“王大人身為大明之臣,自然只能以大明國事為重,方才之言,王大人乃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來看待我東秦!這一點外臣明白,也非常感激王大人,能如此看待東秦!”

“我東秦起於蠻荒,從愚昧走向文明,我們自信我們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也自信我們偉大的國君,會帶領我們不斷強盛起來!所以我們東秦此刻,無論老女老少,都在為國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在不斷追求自己的好日子!”

“而在我眼中,大明雖強,民卻弱!此行我不是沒看到過大明的富庶,可惜大明的富庶,並不能恩澤所有平民。王大人若是真的有心振作國家,還當勸戒明國皇帝,多去看看治下之民!或許讀懂了貧民的訴求,大明亦能強盛起來!”

王珩苦澀一笑,眯著眼望著阿通道:“你是個有氣節、夠坦誠的……真小人!這一回,不是大明輸了東秦半籌,是我王珩,輸給了你半籌!”

說著他躬身一禮,似乎是對阿信這位對手,又或者是對東秦這個大敵,表達了一下他的敬意。

望著他遠去的背影,阿信有些迷湖。他理解不透大明官員的想法,更有些看不透他們的作法。

明明是一些互相有利的事情,可他們卻強烈的反對。

可明明是有害大明的條款,他們卻捨得妥協一二。

這讓阿信也是頗為摸不著頭腦,覺得同這樣的對手打交道,實在是太累了。

他回到了房間裡,張三風正在研究大明京師的區域平面圖。

“你就摸清了大明的京師?”

“沒有,只是一部分,不過這座城池很難攻打,至少需要二十斤炮轟上十幾天。看來啊,得讓君上考慮,是不是造更大一些的炮!”

阿信笑了笑,突然覺得張三風的行事風格才是正確的,管他遇到什麼,先想想看,東秦的大炮能不能轟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