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虎踞東蕃打的什麼心思?(第1/2頁)
章節報錯
馬文升,江西袁州府人,成化三年的進士。
升任寧波知府不過三年,起初還以為寧波富庶之地,然而等上任後才發現,寧波有市舶司、有鎮守太監、有御吏。
這些人早已經合流,將寧波府弄成鐵板一塊, 除非皇帝下令裁撤和調任,否則的話,這些人就一直都是寧波的土皇帝。
馬文升起初還想著拉攏分化一二,再遭遇到挫折後,果斷的選擇了合流。
在他看來,升遷或許無望, 可寧波走私和海貿都很興盛, 只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能撈夠一輩子花用不盡的銀子。
他不僅讓族弟來寧波置辦了不少產業,還讓族弟在海上生意中參了一股。
海商們拉攏官員的法子大抵就是如此,不單單是浙江、福建,廣東亦是如此。
沿海計程車紳大多都沾了走私生意,新來的官員,也往往會在海商和士紳送來的銀子、美女面前敗下陣來。
所以明代開海最大的阻力,反而是沿海這批既得利益者,他們不願意海禁太嚴,也不想海禁太鬆。
馬文升原本也已經打算,就在寧波置辦下家業,再把家人都接過來,如此一來,幾代人的富貴也就有了。
只是弘治皇帝的一道旨意,讓他這個知府猛的升起了一陣“祖墳冒青煙”之感。
他們寧波府已經有了脫粒機, 他這麼一打聽, 立馬就明白過來,原來此物來自於海外。
起初他還有些猶豫, 可是望著上邊送來的圖紙,他瞬間就釋懷了。
不管買來的還是自己造的,這玩意推廣出去了不就好了?
於是就有了馬文升召見張賀,又有了王琰赴東番。
……
“這麼說,那個東番真的能月產萬餘臺脫粒機?”馬文升在居室,滿臉激動的確認道。
王琰點了點頭,十分平靜的說:“老爺,只是有些難辦!”
“但說無妨!”
王琰拱手道:“老爺,這個東番,人皆短髮短衣,甚至有黥面者,他們用的是漢字,說的話同官話類似,可他們立國自稱華夏!且事事辦的也極有章法,不僅有法令行文,還處處以國自居。”
“若是僅僅這樣還好,可他們竟有收攏我大明百姓之舉!現在那邊,明人估計不下數萬,且每日都還有大明百姓抵達。我觀島上種種,心中甚覺怪異, 卻又隱隱有些擔憂!”
馬文升皺了皺眉頭,壓抑住原先的激動問:“你的意思是,這夥人來路不明,卻同我中原有莫大的聯絡?”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老爺難道忘記了,當初沿海,可是深受張士誠、方國珍的餘部之害,太祖皇帝為了剿滅他們,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馬文升啪的一聲站了起來:“難不成這夥人,同張士誠和方國珍的餘部有關係?”
“此事我也不能確定!”王琰緩緩望了一眼說:“可就怕這群人,同張士誠和方國珍一樣,是遺落海外的中原移民!東番離咱大明的東南半壁,可近的很!這夥人又擅於用鐵,此時又大力收攏我大明百姓,老爺不覺得害怕嗎?”
“說的對!”馬文升無力的坐了下來,接著問道:“還有什麼發現?”
王琰依舊十分平靜:“這夥人不單單是擅用鐵,我在那邊的莫城待了兩天,發覺這些短毛,於法令上事無鉅細,老爺請看此物!”
說著王琰就將《華夏外商法》從腰間拿出來遞了過去。
馬文升接過後翻了翻,一開始有些不適應從左往右的橫向行文,也適應不了通篇的俗文,可看了看之後,不由得滿臉驚詫起來。
這已經不是事無鉅細了,而是面面俱到,還介紹了條款有異議的話,可以向當地的行律院上訴。
而這些條款,包含的方面,其實就是說清楚權力和義務,以及必須遵守的規定,還有就是一些涉外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