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又是天然良港(第1/2頁)
章節報錯
幾天後,一本宣傳小冊子,開始在東秦各處流傳,上邊有三篇文章,名為《呂宋十日記》《爪窪三屠》《南洋十三釵》。
這三篇長文,詳細講解自宋代開始,我華夏先民遠赴南洋定居的艱辛。
他們帶去先進的耕作技術和生產技術,為當地的開發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卻一直倍受欺壓。
又講到明初三寶太監下西洋,繁榮了南洋各地的商貿,但發覺當地漢人倍受虐待。
三寶太監有心改變,所以在展示武力後,便是逼著當地國主,改變了對漢人的不合理政策。
可腐敗無能的明朝廷,取消了下西洋,失去庇護的漢人們,再度成為了魚肉。遭到了無情的屠殺,也就有了呂宋十日、爪窪三屠和南洋十三釵。
這些冊子不僅痛斥暴行,還反覆強調這些南洋漢人,祖籍大多是福建和廣東兩地,都是華夏一族,都是華夏國民的血肉同胞。
當這些冊子大肆分發時,華夏國民們都為樁樁件件的慘事,而感到無比憤慨。
實在是描寫的太慘的,顏政又是個極其會煽情的,將暴行誇大化、又將受害者的無辜放大,使得極具衝突。
尤其是呂宋十日記,寫盡了普通人面對野蠻軍隊的無力和掙扎,將屠殺一事,寫成如凌遲一般。
更有各種姦淫擄掠的“小事”被娓娓道來,最後還有各種抓人眼球的數字,諸如焚屍二十餘日、煙柱十里外可見。
讀來除了感到驚悚外,便是讓人陷入深深的共情。
被殺的是自個的老鄉和同胞,這些人也和自己一樣是普通人,面對暴行的無能為力,只得掙扎求生。
這些文字都像是一記記重拳,打的人頭暈目眩,氣血上湧。
即便不是自己的同胞,聽到這樣的暴行時,也難免會覺得這是禽獸的行為,不是人應當做的!
軍營裡,每個班也都分到了一本,由班長組織觀看。
這個冊子上,寫明相關記載來自於倖存者的口述,還說大明數百商賈,都曾親眼所見。
所以不少單純計程車兵,立馬就被這一切,給弄得怒髮衝冠。
稍有正義感的人,都會對這種行為感到憤怒,因為禽獸都不能對同族幹出這等事情。
張三風卻在心中暗驚,覺得這冊子是給了這些士兵一個藉口,一個報復的藉口。
…………
華夏五年2月16日,征討呂宋的大軍啟航出發。
整個艦隊一共有戰艦12艘,運輸艦8艘,總兵力五個營。
張三風作為陸軍總指揮,安山作為副總指揮,李小黑作為海軍的總指揮。
艦隊浩浩湯湯,在鹽港誓師之後,便是張帆遠航。
作為嚮導的黃新,就站在旗艦揚威號的船頭。
此行還有二十多條廣東商船,以及開拓公司的船隨行,他們船上也都裝滿了在東秦採購的貨物。
這是一次軍隊加商賈的互動,不少商賈都準備跟在後邊,看能不能趁機撈一筆。
等到了致遠港後,這些商賈又賣出一部分佈匹,購入了這邊出產的白糖。
自秦南開闢甘蔗種植園後,這裡的白糖產量已經超過琉球,成為了重要的創匯地區。
也論證了種植園的模式是非常成功的,甚至都不需要像西方那般血腥,就能汲取的足夠的利潤,因為華夏國的製糖技術更加牛掰,甘蔗渣也能釀酒。
兩天後,艦隊來到了呂宋近海。
李小黑會同兩位陸軍指揮,以及嚮導黃新,在艙內開了個簡單的會議。
一張南洋地圖被攤開在桌上,都被密密麻麻的島嶼弄得懵圈。
“君上的意思,是咱們此戰直撲馬尼拉,消滅最強大的呂宋國後,此地又可阻擋呂宋北部與南部,咱們皆是便可率軍北上,一一攻克北部的據點,武裝移民也先安置在北部。”張三風指著馬尼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