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可不要胳膊肘往外拐(第1/2頁)
章節報錯
華夏八年年末,寧波海關總署長刁高翰,照例遞解本年度的關稅稅銀到大明京師。
隨行的還有使節蘭小豐,負責遞交國書,知會大明濟州島事宜。
只是他們剛在天津上岸,就感受到一股不一樣的氣息。
大明朝廷這次派出了三千營,專職護送關稅銀子,一路上還讓各衛所迎候接待。
刁高翰打聽後才得知,天津和河間等地,正在鬧“河北響馬”。
據說有匪號為劉六、劉七者,在霸州文安縣打家劫舍,拉攏起一支不少的人馬,而匪首齊彥名也響應。
一時之間,竟是鬧得河北都有些地方不靖,
正德四年十月,大明朝廷增派監察御史駐守天津、真定等地,“專理捕盜”。
劉六、劉七家屬均被抓住,官府將匪屬盡皆屠戮,以為震懾。
又抓住匪首齊彥名,可卻被劉六、劉七破獄救走,整個河北為之一震。
為了關稅銀子能穩當的入京,大明朝廷便是派出三千營,不單單如此,甚至還呼叫兩千新軍,負責沿途警戒。
不怪大明文武太小心,實在是關稅銀子太多了!
華夏八年的關稅銀子總額,已經達到三百六十七萬餘兩,其中增長最快的,是廣州海關和寧波海關,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十以上。
繁盛的往來貿易,不知不覺就讓大明財政,開始非常的依賴關稅。
大明戶部官員,更是越看東秦越順眼,他們也成為堅定的開海派,認為只要開放沿海所有港口,關稅定能再上漲一倍。
“刁署長,往年你來遞解銀子,可曾遇到這種狀況?”
“不曾,今年也是第一次碰到,往年雖說也有明軍護送,但沒這麼多,看來這“河北響馬”,還真是有點本事!”
“這件事怕是得趕緊告知國府,咱們在天津,情報力量還是太薄弱了一些!”
蘭小豐坐在馬車上,覺得這夥河北響馬,怕是同南贛義軍差不多。
假如如此的話,國府肯定有興趣,在河北復行南贛之事。
“大明京畿重地,居然能讓幾個盜匪鬧的風聲鶴唳,看來之前許多顧慮,都是多餘的!”刁高翰不由一笑。
蘭小豐也道:“是啊!來之前,我還覺得給大明新作物,是資敵。現在來看,就大明朝廷這個德行,就算是年年豐收,也能讓老百姓活不下去!”
“所以啊!君上讓我們幾個海關,也進行紅薯的推廣。你信不信,我們幾個海關加上商賈,推廣起來會比大明官府還快?”
“我信!”蘭小豐嘆息說:“還是君上看的明白,我們再怎麼不擇手段,也不能把刀子對準大明的百姓。
他們不僅僅是咱們的同胞,更是一群只想吃飽飯的苦命人,能讓他們得到真正實惠的,似乎也只有新作物、廉價農具。”
……
兩天後,車隊平安抵京。
刁高翰輕車熟路的來到承天門外,大明戶部官員,禮部左侍郎王珩,還有內閣大臣費宏,領著一眾文武,早已經在大門處迎候。
剛見面,一行人就熟絡的互相告禮。
眼下的戶部尚書叫屠勳,才能不如之前的王整,勝在聽朱厚照和劉瑾的話,在他的寬鬆“財政”下,豹房已經修建完畢。
他同其他官員,也有些疏遠,同刁高翰交接文書後,便是帶領官員,開始驗色稱重。
費宏和王珩,都不屑於同屠勳為伍,這些文武就一分為二,兩幫人還刻意拉開些距離。
王珩問道:“刁大人,今年關稅稅銀這般多,我看在你們給出的通報中,說今後將用銀元兌付稅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刁高翰笑道:“這事乃是我國,正在推行廢兩改元政策,也就是今後不用銀子的重量來進行定價和議價!您看,這就是我們新鑄的銀元!”
王珩接過銀元看了一眼,背後是一個頭像,前邊則是稻穗花紋,邊緣有齒輪狀,鑄造的倒是十分的精美。
他看了看後,將其遞給一旁的費宏。
“這一元就相當於一兩銀子?”費宏皺眉道。
“沒錯!採用的是我東秦推行的標準度量衡,一元就相當於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