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無敵是多麼的寂寞(第1/2頁)
章節報錯
華夏七年,七月。
在新建千噸級旗艦“秦皇”號的率領下,一支由十七條船組成的艦隊,從鹽港啟航。
伴隨著輕柔的海風,整支艦隊滿帆緩緩而出,旗艦為了保持陣型,不得不只掛滿三根主桅杆。
這是一艘非常漂亮的船,有著高大的船身,迷人的曲線型,船底和吃水線下,還裹上一層鐵皮。
自打軋鋼機越來越大後,這項工程就不成問題,之前的船也有部分進行過舾裝。
秦皇號裝的不僅區域多,而且還更厚一些,純粹是因為造價實在是太貴了!
一艘千噸級、五桅杆鉅艦,整整耗費優質硬木八百多根,這些硬木幾乎都是從琉球烏木、茂林兩縣的深山中弄來。
百年海軍就體現在這,在鐵甲艦沒發展起來的年代,帶英和法國都曾種樹,為的就是百年後,自己的海軍還能有優質的木材來造船。
若非可以用鐵肋的話,這個數字或許還要增加。
所以“秦皇”之名乃是實至名歸,海軍都視這艘船為寶貝疙瘩,平時看一眼都舒心。
海軍上等兵李劍,就被分配到了“秦皇”號上,成為艦上槍炮部的一名炮組長。
他升職算是很快,得益於有中學學歷,加上自己也很努力,學什麼東西都更快。
在一次操演中,他憑藉出色的測距和對大炮的瞭解,受到上官的賞識。
派他來“秦皇”號,也是因為船一大,槍炮部就變得格外的複雜,上官有意培養,看能不能培養出個優秀的槍炮長。
這也是李劍最喜歡的一個部門,艦上部門很多,也就槍炮部屬於真正的戰鬥部門,他這個炮組長,可以分管六門炮。
整艘“秦皇”號上,擁有二十斤前膛艦炮三十六門、線膛後裝炮75炮二十四門,艦首和艦尾還有四十斤主炮各一門。
若非是大炮太勐、對手太弱,否則的話至少還能增加一倍。
李劍就待在9號炮艙,透過炮窗望著遠處的海面,他們組的炮兵,正在檢查繩索和火藥有無受潮。
加入海軍這麼久,屁的仗都沒有撈到,也就在攻打大隅群島的時候,遠遠跟著嚎了一嗓子。
眼下要去進攻滿剌加,他臉上顯得很平靜,他渴望的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在武力對稱的情況下,雙方戰術和智慧進行比拼,而不是打一輪炮,敵人就徹底潰敗。
他哥哥李勇也已經升職,現在是陸軍第29營營長,送來的信,不是描述精彩的戰鬥,就是羨慕海軍的悠閒。
氣的李劍沒有一點脾氣,只能一邊苦練本領,一邊渴望出現個強大的敵人。
兩天後,艦隊抵達呂宋宋州(馬尼拉),此地放眼望去,滿是簡陋的棚子,顯然是一些南贛移民,還沒有結束隔離。
城區北部已經有幾個大煙囪,這是紅磚廠和代水泥廠。還有華夏糖業公司投資的製糖廠,開拓公司投資的木工廠,紡織公司本打算也投資一個紡織廠,卻受到國府的叫停,國府不允許其他地方,也搞來料加工。
充足的人口湧入,也繁榮了這邊的商貿。這些移民眼下還沒有多少消費能力,國府為了安置他們,卻是花錢如流水。
李劍百無聊賴的望著港口的情況,看到這些移民,不由想起當初在隔離區的時光。
一晃數年,當初瘦弱不堪、生命垂危的明國難民,今日卻坐在最高大的艦隊上,在為國家開疆拓土。
他嘆了口氣,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來,翻開了《鋼鐵是怎麼造就的》。
海上旅途孤寂,他將所有能讀的書都讀了,從明國沿海買來的話本,他都已看過許許多多。
不過他最喜歡的,還是《鋼鐵是怎麼造就的》。
組員們請示後,就下船去找樂子了。
李劍不想下去,他繼續讀著金保的故事,讀累了就繼續研究槍炮部的管理制度、海軍作戰模式,看能否調整。
眼下華夏海軍用的是戰列線戰術,這個戰術的核心就是船隻排成一列,運用艦炮攻擊,從不玩跳幫這種落後戰術。
這也是十八世紀西方海軍的主流,只不過其中的門路卻是很大,因為戰列線也有很多種組合的可能。
李劍將代表船隻的木塊,不斷擺放位置,又不斷用圓規和尺子進行測量。
他目前遇到的最大困惑,就是如何完美的將艦炮的威力給發揮到極致!
這就需要對陣型進行研究,還必須對大炮的效能、船隻的型號、炮窗的位置都得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