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什麼叫離心離德?(第1/2頁)
章節報錯
隨著朝議院透過對滿剌加的作戰議桉,華夏日報緊隨其後,釋出一篇名為《滿剌加蘇丹國王室,無故驅逐、劫掠我華夏國僑民,打死打傷我僑民數千人!》。
這篇文章以廣東商賈趙四的親眼所見為切入點,詳細介紹了上個月,在滿剌加發生針對華夏國僑民的暴力行為,將僑民的悲慘境遇描述的歷歷在目。
國民們雖不知道滿剌加在哪裡,可對其好感度瞬間下降。
只不過比起以前,他們在心態上有了一些變化。
以往可能會氣憤,現在則是覺得:哪裡來的叫花子,居然敢在華夏國頭上動土。
這種心態的變化,源自於對明、對呂宋的一系列作戰勝利。
國民們看到滿剌加跳的歡,瞬間就聯想到墳頭草已經數米高的呂宋國王。
當時華夏日報可是說:我英勇華夏軍攻入王城,將呂宋王室一一抓捕,在死去的同胞面前,將這些蠹蟲一一公審處決!
就是這些用詞激昂的文章,給了國民們非常踏實的自信力,他們真正認識到,華夏國會為了僑民,同外國一戰。
這是一種很難得的自信力,在大明的時候,他們就不會認為,朝廷會為了他們這些百姓,去同賊寇一戰。
所以當看到這篇文章時,他們不似以前這般憤慨,反而覺得滿剌加針對華夏國僑民搞事,這就是取死之道!
頂多在茶餘飯後拿來說笑一二,往往還會聯想呂宋王室的下場。
稍有見識的則會說,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呂宋國王搞事,現在呂宋已經成為華夏國的領土,過去幾個月的華夏日報上,就屢屢有呂宋的文章,每次都是在描述移民呂宋的百姓,已經過上了新生活。
總之,華夏國民對此事反應平平,照例是每天該幹嘛就幹嘛,頂多腦子裡知道有滿剌加這個地方,知道是在南洋的一個海峽裡。
至於商賈,反應就要激烈的多,開拓公司、糖業公司、紡織公司的股價應聲而漲,不少商賈都在暗戳戳的準備,打算等華夏軍佔領滿剌加王城後,他們就可以去搶購無主的商鋪、房產,順勢將生意擴充套件到那邊。
他們對於華夏國控制滿剌加,也有很清醒的認識,知道滿剌加一旦落入華夏國之手,整個南洋和印度洋的交流,就會被華夏國掌控。
……
華夏7年6月初,華夏國第三次公務員考試結束,第三次中學畢業考試開始。
較之去年,考公的報名人數提升將近百分之二十,達到1246人。
按照各地中學的統計,這一屆的中學畢業生也將達到九千餘人,比前年翻了將近兩倍!
如果對照移民人口的曲線,那麼中學畢業生的數量,在明年就將達到一萬五千人!
而今年也是第一批在東秦出生的新生兒,進入小學的年份,意味著純正的“東秦人”開始走進學堂。
顏政拿著這一批公務員的名冊,心裡頭也是頗為感慨。
今年東秦將新設的市只有三個,分別是慶東市、屏東市和宜蘭市。
呂宋要設的市也有三個,分別是碧瑤市、韶州市(馬尼拉東側靠海區域)、鎮南市(北部沿河平原區域)。
儲備幹部多了的好處,就是新佔的地盤,消化起來飛快。
顏政圈圈點點,一下子划走今年兩百多個新晉公務員,這批人他要全扔去滿剌加,要讓他們在當地,建立起穩固的殖民政權。
同時也是試驗,能否採用“歧視性”政策,來壓榨剝削上邊的土著,即建立起暴力的殖民政權,剝奪土著的政治權力和法律地位,將他們編為“低等人”。讓他們享受不到任何特權,只能接受剝削和壓榨。
又提供給他們一個渠道,讓他們中的精英,能夠透過這個渠道歸化。
至於女性的話,只要願意通婚,嫁給華夏國移民就能取得對等的法律和政治地位。
這是顏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後的結果,對待可以鯨吞的地方,一定要像馬尼拉城一般,物理消滅盡可能多的土民。
對待不適合鯨吞的地方,則要蠶食和精神控制,要在日常行政中洗腦當地的土著、歧視當地土著,讓他們相信自己就是卑賤的。
進而透過這種政策,不斷拉攏其中的精英,當人口比例改變,漢人達到人口的五成左右時,就發起更激烈的政策,一舉完成鳩佔鵲巢。
這也不是顏政首創,他也只是在拾人牙慧,當初米國就是這麼對待印第安人!
建國初期,米國的自由女神旁邊還有印第安人女神,他們也將印第安人視作是國家的一個象徵。
當時他們人口稀少,面臨外部的壓力,又十分看重同印第安人的貿易,以及印第安人的勞動力。
但是等到白皮們多起來後,他們就將印第安人,視作是骯髒、愚昧、落後的種族,進行了一系列血腥的政策清洗。
顏政比他們高明的地方,就是一開始就進行歧視性政策,進行精神控制,但同時又給予這些土著一定好處,諸如將從貴族手中搶來的田,租借給他們。
要維持他們基本的生存,又切斷他們上升的路,給他們明確能做的工作,並規定土著只能娶一個妻子,而在滿剌加的漢人,可以娶三個土著。
同時又配合宣傳機器,讚揚華夏文明,讚揚華夏這個種族,將華夏一族描述為神選之族,將華夏國描繪為山巔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