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整整齊齊的華夏臉才是最好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華夏國國庫是一個半地下的結構,在顏政的設計下,這個國庫規劃的地皮非常大。
此外還有博物館,同樣預留一大塊地皮,為的就是方便今後重建。
從各地弄來的金銀,悉數都是弄進國庫,銅的話直接送去鑄幣廠的倉庫。
文物和各類藝術品,則是放入博物館,包括各類發明、各類機床、機械,都在博物館留有原型機。
把其他文明毀滅,留下他們的文物供後人參詳,讓後人領悟不同文藝風格,這對於自身文化的發展,也是極其重要和有利的。
只有鼓勵文化的多樣性,才能博取百家之長,更好的發展的自身的文化。
此刻,顏政站在國庫大門前,一扇碩大的鐵門透過蒸汽起吊機被緩緩抬起。
一個連計程車兵荷槍實彈,就把守在四周。
陳安也站在一旁,他稍矮的身軀由於激動而微微顫抖。
隨著灌鉛的箱子一個個被砸開,裡頭的碼放的金條,便是在陽光下發出迷人的光澤。
統計人員紛紛上場,一把把天平被用來稱重,由於融化金條的模具也是標準化的,所以一塊金塊對應一個砝碼。
平均每塊金條重0.5斤,此次運送回來的黃金,總共是0.7噸左右。
顏政溫柔的望著這些金條,它們被稱重之後,就打上編號,登記入冊。
在開採金瓜石地區的金礦後,華夏國的黃金儲備就不斷在提升,只是速度有些快。
眼下要廢兩改元的話,還存在很大的風險。
原本他想學新四jun,使用物資本位,然而在這個年代,還沒有大宗的物資,能夠承擔起溝通一個貿易體系的職能。
所以金本位是必須走過的路程,眼下以銀兩為貨幣的過程也註定被淘汰。
道理也很簡單,銀元和銀兩的區別,就在於銀兩交易,體現的是貴金屬本身的價值,銀元則已經附帶很強的貨幣屬性,含銀量也不再是衡量銀元價值的所在,而是一種信用、一種政權的背書。
不一會兒,這次的呂宋黃金都清點完畢,工作人員又按照編號,重新換箱子封存,再由士兵們抬著箱子放入國庫之中。
隨著大鐵門緩緩被放下,顏政啪啪啪的鼓起了掌,在場的所有人也跟著鼓掌。
……
“你這個呂宋總督,可真是我的財神爺!”
坐在回紅房的馬車上,顏政笑著對一旁的陳安說。
陳安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這可是與君上同車!
他謙虛道:“君上說笑了!純屬運氣好而已,誰能料想,呂宋會如此多金!”
“事在人為!”顏政笑道:“你們不去做,這金子也不會長著腳,跑到咱們的國庫裡!我聽彙報上說,碧瑤周邊至少有好幾個大金礦,你估計今後的黃金產量,會是多少?”
“這個不好說,但一年七八噸的產量,肯定是有的!而且南洋都多金,我透過馬尼拉的商貿就看出,南洋少銀而多金,這麼單純的用金銀貿易,其實對咱們不利!因為按照的是大明的金銀比,算下來的話,南洋商賈是賺的!”
顏政頷首道:“這是沒有辦法的,咱們缺金不缺銀,這樣!今後馬尼拉的貿易,多用銅錢,你們收稅也用銅錢!讓咱們的鑄造的銅錢大量流通起來,這樣就能對沖掉!到時候他們拿著黃金,也只能換成銅錢來使用!”
陳安想了想,一笑說:“君上的說的是!只要金銀不掛鉤,銅錢肯定是用多少,咱們賺多少!”
“嗯嗯,不過這一招得小心一些,不能太過於激進!呂宋經濟還是太脆弱,產業也沒完善起來。金礦多了,也不能對地方產生太大效益,我是不會允許這些黃金流入市場的!所以你擔子還是很重,既要投入資金和勞力開發金礦,又得保證呂宋的發展。”
陳安當然清楚這個現狀,不過他此行就是來要政策,忙道:“所以還請君上,多給呂宋一些支援,例如新式農場的建設上,我希望君上能出臺個政策,允許更多商賈參與進來!”
顏政思索一會,點頭說:“新式農場的運作模式,在東秦是耕地歸國家,再僱傭人來耕作,這些佃戶算是工人,這麼做的好處不言而喻,那就是能讓大片土地連起來,使得農機化的程度提高,壞處就是畝產率降低!呂宋或許不適合這種模式,我可以允許你試一試,就讓商賈參與進來,允許他們按照申請開墾令,開出來的土地,他們享有五年的經營權,到期國府出錢贖買!
其餘事情一概不管,但是佃戶勞工上,讓他們別整一些亂七八槽的人來!最好是自個回大明去招募,若是讓我發現有什麼膚色相貌迥異的人,被商賈弄來當佃戶勞工,那就別怪我不客氣!”
陳安點頭說:“這個我會讓人注意!除卻抓捕的土著外,不會讓他們脫離南洋的範圍,去購置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