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舊港宣慰司(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安此行還帶著一個使節,此人名叫林玉成。
他代表的不是一國,而是舊港城,原先的大明舊港宣慰司,曾短暫的算是大明的領土。
上邊的百姓也大多是漢人後代,等到鄭和下西洋停止後,當地便是被迫臣服於滿者伯夷。
此刻站在東秦的船頭,林玉成長身而立,衣冠服飾上居然依舊是大明的樣式,除去膚色黝黑一些外,同明人沒有多少差異。
他望著海面,眼睛微眯著似有心事。
自舊港被滿者伯夷逼著臣服以來,便是迅速的衰敗,優良的港口也被奪取。
困頓的舊港軍民,日子過的極難,此刻竟是沒有一件像樣的禮物可以送給東秦國君。
一想到這,林玉成心中就隱隱作痛,被欺壓已經一個甲子,他也曾經痛恨過漢人這個身份。
只是隨著年歲漸長,他知道舊港漢民都有個家鄉在大明,那是一個強大無比的朝廷,遠不是這些島夷可以相比。
所以他同長輩們一樣,固執的堅守媽祖的信仰,固執的穿著大明的服飾。
東秦出兵替呂宋漢人做主,這件事情他們也是年初才知曉,當得知東秦自號華夏國時,舊港宣慰使施興昊立馬準備派人來聯絡。
這麼多年過去,大明是沒有指望了,他們只期望這個華夏國可以念在血脈親情上,襄助舊港一二。
事實上,另一個時空,舊港宣慰司的漢人,最終都做了荷蘭人的幫傭,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成為了地方的代理人。
他們與其他漢人一起,將整個爪窪、蘇門答臘,都變成包稅制的天下,這也是為什麼南洋的漢人富豪這麼多。
當然,這可苦了普通漢人百姓,他們沒得到太多的好處,卻要成為怒火的宣洩地。
……
“貴使如此愁眉苦臉,可是有什麼招待不周?”陳安笑著走到一旁。
林玉成換張笑臉說:“陳總督已經是極其優待,只是我此行,沒有什麼好的禮物送給貴國君上,故而有些心煩!”
“就為這事啊?大可不必,我家君上從來不以禮物貴重,來影響自己的判斷力,一切都以國家的根本利益為主!”陳安解釋道。
林玉成點頭說:“即便是如此,我心也難安!就好比一位拜訪一位摯友,他自然不會在意的是情義,可禮輕請重,終歸還是表明,禮卻是輕了!”
陳安知道禮尚往來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大明百姓之間的慶弔往來,即便再怎麼不堪,也不會讓人在禮金上比下去。
他說道:“其實同我們東秦打交道很好辦,那就是互利共贏,只要有利可圖,我們沒有這麼虛文!這次我讓你隨著我一道回去,正是表明你們舊港,對我們華夏國的南洋戰略很重要!”
林玉成思忖片刻,抬頭認真問道:“那你們南洋戰略到底是如大明朝的鄭和一般,還是如呂宋一般?”
陳安怔了一下說:“這……這事不好說,在沒有強大的移民能力前,大概就是維繫南洋的商貿網,推行我們東秦的貿易規則!將整個南洋,都納入我們的體系之中!我們的政策也不會一成不變,一定是要考慮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如此說來,舊港在商貿上,卻對東秦無太大的增益!我們舊港宣慰司,最多能為東秦的船隻,提供補給!”林玉成有些失望。
陳安笑道:“有此便足夠了!在南洋戰略上,一個支點的重要性,遠勝於一地的商貿價值!舊港有數萬漢人,僅憑這一點,我覺得君上就不會不管!我也聽說,在南洋有很多漢人,近幾個月就有不少人,從各地來投奔呂宋。若是舊港能夠成為又一個支點,那麼東秦的勢力,就能更深一步,將來也有個地方駐軍不是!”
林玉成想了想,嘆息道:“自宋代起,海貿繁盛,我漢人便是出海經商,多年來早已經在這南洋,留下不少的子孫後代!無論呂宋、爪窪、滿剌加、占城、米囊葛僕,都曾有過不少漢人!可是漂泊在外,孤苦伶仃,又享受不到朝廷的恩澤!不少人都拋棄祖宗、不信媽祖,跟著那些島夷,信起了X教,連漢人這個身份也拋去!
我們舊港宣慰司乃是大明朝冊封的海外之地,即便是餓死、即便是被困死,我們也絕不會放棄漢人的身份,忘記祖宗信仰!可是等了快一個甲子,大明朝彷彿將我們忘了,期間數次派出使者前去朝貢,請求大明的襄助,皆是得到幾句惠而不實的話,到後來,更是懶得招待我們!
若是如此,再過幾十年的話,還不知道我們舊港漢人的子孫,能夠撐得下去!”
這話說的悲慼,陳安卻聽的不舒服,林玉成他們還沉浸在對鄭和、大明的認可之中,想必當年鄭和給了他們莫大的自豪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