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尾,習慣過新曆新年的華夏國民,都開始置辦年貨。

比之大明的大統歷,華夏國的新曆要早上一個月左右過年。

各項生產活動也因此不同於大明,孰優孰劣從農業生產就能看出。

隨著農技員隊伍的擴大,不少種地的老把式,雖只識得幾個大字,卻也將以往的經驗,與學到的知識相結合。

他們這幾年也發現好幾種新的輪種法門,例如輪耕種植豆子的時候,可以兼種一些芝麻和高粱。

還有就是不種植豆子,只種植苜蓿,靠著苜蓿充當豬草,得到的豬糞同樣可以肥田。

這些法門增益相近,可由農戶自己選擇,種苜蓿就能多得豬肉。種豆子和芝麻,就能多得豆油,相對來說也費力一些。

在這些土法農業技術和土法經驗的加持下,東秦的農戶日子過的非常紅火,實現了建國後收入的五連增。

有了錢就有了消費,年尾的莫城人山人海,各地的供銷社也是人滿為患。

所有人都捨得置辦一頓好的年夜飯,都捨得買幾件成品衣,就連小孩子貪嘴的零食,他們也捨得買上一些。

小媳婦們也能收到丈夫的一點小禮物,或是針線盒,又或是一盒胭脂。

每個人臉上都是笑意滿滿,每個人都是大包小包。

若不愁吃穿就是盛世的話,顏政已經打造了一個盛世。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情況,在東秦幾乎不會出現。

……

紅房,顏政也正在加緊處理公務。

建國五週年,熱血沸騰的他決定搞個獻禮,讓各地和各個部門,都選出一件產物,作為建國五週年的賀禮。

結果前後折騰了一個多月,各地的特產才運抵紅房。

他翻著呂宋總督陳安送來的呂宋大米,不由展顏一笑。

呂宋的開發還是相對順利,馬尼拉的商貿恢復不錯,加上潛在威脅都被物理消滅,所以第一批移民,很快就分到土地,種植了水稻。

陳安在彙報上說,呂宋眼下最大宗的特產是蘇木和香木,黃金產量也在激增,但是他認為蘇木和香木都不能代表呂宋,這第一季的稻米,才能代表呂宋。

顏政很高興,呂宋產的大米晶瑩剔透,不輸給東秦產的大米。

只要是能種地的地方,華夏一族就有把握將其徹底佔領。

他批覆道:呂宋的特產就該是大米,你看的很明白,一個地方只有農業自給、商貿興旺,才能夠長治久安下去。假如只註定商業利益,不重視農業發展,統治是註定不能長久的。我要的是整個呂宋的國土,不是一時的利益,呂宋一寸國土,勝過黃金萬兩……

顏政可不是西方殖民者,一切以短期的利益為準繩,他講究的是千年大計。

他明白最重要的就是有效佔領的土地,只有在一方土地上站住了腳,才算是真正得到實利。

至於金錢財富,總是賺取不完的,而國土卻是永遠都有邊界的。

他又拿起琉球送來的代表產物,果不其然是一大包白糖。

王七妹在彙報上說,琉球在分田之後,白糖產量大幅增加,不少荒地和山地,也在開發之中。按照國府指示,他們是在以本土的標準建設琉球,所以除卻小學以外,正在籌建五所中學。

顏政看完後很是滿意,琉球的財政收入,已經僅次於莫州市,莫州市若是沒有莫城這個工業怪獸的話,也定是不如糖業發達的琉球。

更何況琉球的硬木也正在加速開發之中,去年華夏開拓公司,以五萬兩銀子的價格,向國府申購了琉球烏木縣的伐木權。

島上百年硬木,很快將在琉球形成一個新的產業。

琉球百姓的日子也過得極好,成為華夏國民後,東秦貨就沒有一層關稅,他們可以更便宜的購買到各類工業品。

對於王七妹,顏政沒有什麼好囑咐的,只提醒她要注意身體,不要過於操勞。

他明白再有個兩三年,琉球就將與東秦一般,建立起對華夏國的歸屬。

又看了幾個地方的代表產物後,顏政被海蘭港(海參崴)送來的東西給驚到了!

居然是十根熊鞭!鬼知道他們,為啥覺得熊鞭是海蘭港的特產!

他忙翻閱彙報,才發現熊鞭和熊膽,乃是海蘭港最值錢、最有特色的特產,其餘地方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