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得巧立名目!(第1/2頁)
章節報錯
南贛義軍在張時旺和黃鏞的率先起義下,幾乎都開始活動,長寧被攻克的十餘天后,山匪下山圍攻會昌縣。
由於知縣早有準備,義軍沒有佔到便宜,他們索性轉戰,趁著官府疲於應對之際,開始大肆劫掠地方。
更容易被攻克的地主圍堡,成為義軍的首要攻擊目標,他們燒殺搶掠,漸漸便是化身虎狼。
起兵之前,他們屬於絕對的受害者,都是被官府和地主欺壓剝削的苦命人,起義之初,他們稱得上有反抗精神的義軍。
只是農民起義就是這般,一旦開始就收不住,若是頭領心志不堅定、沒有遠大抱負和才能,那麼這種侷限性很快就顯露。
整個南贛地區,“義軍”所過之處開始雞犬不留,他們殺人放火搶劫,認為已經背叛朝廷,便是腦袋別在褲腰帶上,他們都想要及時享受一番。
所以在古代,大量起義的義軍在本質上,都對地方是一大害,他們富有反抗精神是好事,可他們在沒有被有效組織起來的時候,便成為一股巨大的破壞力量。
舉義二十多天後,大庾嶺通道被阻塞,溝通南北的大通道受到巨大影響,商貿幾乎斷絕。
江西布政司衙門震動,忙加急上奏朝廷,並質問南贛總兵,為何不收復失地、迎擊義軍。
南贛總兵不為所動,他覺得義軍勢大,不可妄動,據守堅城以待援軍才是上策。
實在是前任總兵金澤,帶著江西子弟去打黥人,不僅一戰敗掉精銳,連他本人也交待在黥人手中。
新上任的總兵曹駿,不比戰功赫赫的金澤,他不僅不懂南贛的情況,也壓服不了南贛的兵將。
受黥人的影響,這次起義波及的範圍變得更大。
在另一個時空,正德二年起兵之後,張時旺曾經攻克過長寧和瑞金,但還沒捂熱乎就被官軍攆進山。
此後他一直堅持抗明,在大帽山連綿的大山中,組織隊伍繼續進行作戰。
直到正德七年,南贛巡撫周南已經不得不調三省兵力圍攻,這才將義軍首領張時旺,黃鏞等斬首,這場叛亂才終於漸漸平息。
…………
莫城,紅房。
顏政也收到南昌站關於南贛起義的情報,事實上不等南昌站來信,就有廣東的商賈帶來商道阻塞的訊息。
這也是他第一次,遇到波及一府的起義,之前聽說過幾處的民變,結果都是很快就被彈壓。
對於大明境內的起義,他一直比較關心,站在東秦的立場上,他最害怕的就是大明的百姓。
這出於他“反動”的本質:其一,作為工業化的一方,他要維繫一個市場,需要弄來人口,都必須在一個穩定的商業網路下。
義軍要是進入沿海各省,那麼勢必會影響東秦的外貿,更會極大破壞大明的生產活動,這對於東秦來說,十分的不利。
在經濟交流緊密的情況下,大明的一場大起義,就有可能引發東秦的經濟危機。
其二,起義雖然破壞十分大,但是有限的起義,卻能為東秦瞬間帶來大量的人口。
前提是東秦有能力,將遭受戰亂的人口,紛紛給解救出來,並還要保證,這場戰亂不會威脅到商貿根本。
這是顏政一直在苦思的一件事,他知道大明朝自永樂朝以後,起義事件就層出不窮,假如能利用好的話,對東秦只有好處,沒有任何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