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大帽山起義(第1/2頁)
章節報錯
幾天後,槍炮廠獻上第一支火帽線膛槍。
這是一支由燧發線膛槍改裝而成的火帽槍,只需要更改藥池設計,就能使之運用火帽。
顏政拿著這支新步槍,興高采烈的來到靶場。
他親自裝填一枚紙殼定裝的錐形彈,將一枚火帽放置在點火口。
隨著扣動扳機,嘭的一聲,硝煙頓時瀰漫開來。
火帽槍擊發率約等於百分之百,比之燧發槍的擊發率,相當於提高一個檔次。
最為重要的是,火帽槍無懼風雨,在潮溼環境下,在下雨的情況下,都能完成擊發,這是火繩槍和燧發槍所無法想象的。
比之燧發槍裝填,火帽槍也省卻往藥池內倒入黑火藥的步驟,也不用牢記開啟藥池蓋的順序。
相當於簡化裝填的過程,使得射擊的速度可以加快,火力的密度也將更高。
更為重要的是,火帽槍的出現,極大拓展了作戰的地點和時間,天氣對槍械的影響被減弱,熱帶雨林的潮溼環境中,火帽槍的可靠性遠超燧發槍。
步槍發展的這個階段,也已是前裝槍的巔峰,下一步的改進,就只有走向後膛了。
“這槍就此定型吧,這便是06式步槍了!”顏政笑著將槍還給廠長易金剛。
易金剛建議說:“可以將新發下去的燧發槍收集上來,只需要改裝,就能輕易變成06式!”
顏政頷首道:“行!不過你們還得再設計一款步槍,在06式的基礎上,減短槍身,使得更適合騎在馬上使用,這件事你可以和軍隊的人商量一下!”
易金剛思索一會,倒是覺得君上的思路活絡,火帽槍沒有藥池這個設計,在顛簸的馬背上,遠比燧發槍更加的好用。
“行!我馬上研究定項,相信不會太難!”
顏政笑望著他說:“今後前裝步槍就走到頭了,後裝的你們可以試著去鑽研起來!”
易金剛說:“後裝的話,其實螺紋炮閂運用後,後裝線膛炮的射程已經超過同口徑的前裝滑膛炮,只不過口徑越大,越難解決氣密性和膛線問題。槍支的後裝的話,應當沒有問題,只不過零件一小,肯定更加的精密。”
“你說的很對,不過前裝已經沒有路可走!後裝的話優勢明顯很大,總有個發展的過程,你們要做的,就是聯合大學和其他相關的工廠,不斷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顏政笑道。
易金剛點頭說:“謹遵君上的教誨,我們一定創新掛帥,發揮敢想敢幹的精神!”
顏政嗯了一聲,有了硫酸工業後,他明顯就有了更大的底氣。
回到紅房後,他拿出文稿,寫上兩份國君特令。
一份是要求造船廠,造一艘五桅杆、一千噸級的鐵肋木殼風帆船。
在對船型進行幾年的摸索後,東秦的新帆船,眼下船頭具備騎浪的功能,也就是稍稍寬大翹起,從船頭往船尾,漸漸變窄,宛如水滴一般。
顏政要求造一艘一千噸級的五桅杆大帆船,就是讓造船廠積攢經驗,今後多造此類的遠洋大船。
第二個特令則是加大對呂宋的移民,要求今後來自明國移民,百分之六十都要送到呂宋去。
這份特令是在統計東秦的未成年人口後,做出的調整。
東秦本土的人口已經超過八十萬,孩子是成年人口的兩倍有餘。
人口結構已經非常的合理,這個時候就需要改變政策,加大對生地的移民。
同時也要加快對呂宋土著的打擊,要讓他們讓出所有良好的耕作區和礦產區,只有這樣,才能開始慢慢同化他們。
顏政不似帶英那般,對殖民地採取鬆散的管理,只要求能夠掠奪資源和市場。
他是真的要做到人要換種、書要換文,要在精神上和物理上,實現對殖民地的徹底征服。
…………
…………
大明。
在王陽明悟道的這幾個月裡,大明朝堂同樣不平靜。
劉瑾突發奇想,勸朱厚照下令,將各省庫藏盡輸京師。
他可真是個小天才,國庫銀子不多,就將各地的庫藏全部弄來,如此一來不就國庫充盈。
他們這些人還能從中大撈一筆,這般皆大歡喜之事,也只有太監能想的出來。
內閣被此事嚇了一跳,紛紛再次上諫,表示此舉乃是大忌,若是開了這個頭,天下勢必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