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縱向木肋結構,似乎真比橫向木肋要結實一些!”

顏安河邊,望著第一艘弄出來的小船,林招財陷入了沉思之中。

按照顏政的吩咐,他們採用龍骨縱向木肋結構,製造了這一艘烏篷船構架的小船。

雖說小船的縱向木肋稍短,可建造的速度依舊是讓林招財和劉承允驚訝。

整艘船在建造前,便是合理的分為了幾個區域,每個區域都使用統一的預製板。

在確定尺寸之後,直接將要求發給第一木工廠,由第一木工廠將所需要的預製板加工出來。

然後他們進行組裝就行,組裝的過程也僅僅是對這些預製板進行微修。

且有些預製板尺寸對不到,也有人專門負責記載。任何一塊修理過的預製板,也有人專門記載。

最後整艘船上用到的龍骨、木肋和木板,都被標上了編號,寫在了一個表格上。

後邊是對每個編號木材的說明,包括尺寸、厚度,甚至還會加上一筆:該處結構要求較高,師傅說盡量用好木材!

如此種種,在林招財看來,非常的匪夷所思,簡直像是將其原先的造船經驗給顛覆了。

而做這項工作的也是學生,他們僅僅學會了使用數字,學會了如何使用表格,就能輕鬆的將口口相傳的經驗,轉換為用資料和文字表達。

林招財一開始還怕手藝被學走,可是見識完了之後,就巴不得多同這些學生交流一二,期望他們能把自己的一身造船手藝,也用這種法子給弄出來。

“若是按照這邊的造法,怕是一兩日便是一艘這樣的小船!”劉承允愣愣的說了句。

楊付雲負手而立,皺著眉頭道:“之前我一直在削木板,現在我明白了,其實在木工廠,所有人的活都差不多!”

三人都望向了遠邊,眼神中居然有點落寞。

劉承允嘆了口氣道:“看來,造船手藝一事,咱們藏私不了了!”

林招財點了點頭:“說的沒錯!東蕃幾日,這才知世間機巧之物的精深。我這點手藝,怕是人家大王不一定瞧的上!”

二人相視一眼,都是一種淡淡的失落感,就像是原本值得驕傲的東西,被碾碎了一樣。

…………

片刻後,三人就來到紅房覆命。

剛進紅房,林招財和劉承允就啪的一聲跪下。

顏政怔了怔,忙道:“劉工,林工,這是作甚?”

劉承允低著大光頭說:“大王,小人……小人有眼不識泰山,班門弄斧讓大王見笑了!”

“大王,小人服氣了!”林招財說的更直白。

楊付雲站著愣了愣,選擇了待在一旁不說話。

顏政嘴角露出一抹譏笑,心想這就是傳統工匠的文化。

當初的王全和楊付雲,也是被震服帖了後,才老老實實的做事,老老實實的學習和交流經驗。

要是不讓他們被震撼一回,估計他們還是會本著做事藏一手的心理,將一些經驗和技藝,當作是安身立命之本。

所以古代手藝人收徒弟,有個非常壓迫性的條款,那就是徒弟得白白替師傅做工三年。

三年後,才能學上一手,至於師傅的真本事,不倒師傅快死前那幾年,別想學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