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軍輕取永安,曹操得知大喜,當即俱表上奏,要替張氏兄弟請功。

有看官不免疑惑:出兵才只一日,取個區區縣城,堂堂老曹,如何這般沒見過世面模樣?著急忙慌便要報捷?

再有一點也讓人疑惑——

如前所述,那老官家太上皇,揮淚大酬賓,江山大派送,把整個京西北路都割給了耶律延禧,要知這塊地面可不小,足足六州二府一軍之地!

六州者,便是孟州、鄭州、汝州(後世平頂山一帶)、蔡州(後世駐馬店一帶)、陳州(後世周口一帶)、潁州(後世阜陽一帶)!

二府者,便是西京河南府(後世洛陽一帶)、穎昌府(後世許昌、漯河一帶)!

沒錯,洛陽也是京西北路的地界,要不小官家怎地那麼恨他爹呢?兒子我還在西京洛陽活著吶,你連我腳下這點地面,一併都割給了人,你這是恨我不死啊!

至於那一軍,則是信陽軍也(後世信陽一帶)。

有對地理熟悉的,這會兒不由要“嚯”一聲:嚯,這是大半個河南省吶!還捎帶了一小塊安徽去!

所以疑點不就出來了麼——

耶律延禧兩萬人馬,劉豫四萬人馬,金兵一走,兩下分家,這麼大一片地界,各州各縣宋軍也沒多少,豈不是予取予求?可他兩家為何偏偏只佔了那一小塊兒地方呢?

耶律延禧還好理解,他的大敵耶律淳,如今佔據汴梁,他佔住鄭州虎視眈眈,自然不敢輕易分兵。

那麼劉豫為何也不擴張?

目前所佔三縣,永安、鞏義屬於河南府邊邊上的地界,汜水則是孟州境內,按整個京西北路來說,只能算一丁點的小地盤兒。

其實這正是老曹忙不迭報功奏捷的原由了。

這個永安縣吶,它不一般。

這個縣城,古代無有,後世不見——

今日鞏義市下屬芝田鎮一帶,約莫便是舊日之永安縣也。

此處形勢,上依北邙、下臨嵩山,西接洛陽,東靠浮戲山(伏羲山),若是自洛陽方向望來,了不得也!

它竟以北邙山為左輔,以嵩山為右弼,以伏羲山為靠,以洛陽為案,以華山為朝,又有洛水自左側穿梭入黃河,化生青龍。

風水相術,各派所重不同,卻也殊途同歸,譬如換一派眼光相看,此處形勢,更是了得:其邙山北靠,借黃河之水養玄武,嵩山南朝,以嵩山之木蘊朱雀,東以伏羲山為青龍,西以西京、潼關為白虎,

真個是藏風得水、生機延綿、天造地設、氣象無雙的帝王陰宅!

說到此處,諸位想必明瞭。.

原來這個永安,所以設定,便是用以拱衛皇陵,縣城內內外外,共是七帝八陵。

哪七帝?

乃是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真宗趙恆、仁宗趙禎、英宗趙曙、神宗趙頊、哲宗趙煦這七位。

又何故是八陵呢?

還有太祖太宗的老爹趙宏殷,也遷葬在此。

除此之外,更有二十餘位皇后,寇準、包拯等百餘位名臣的陪葬陵墓。.

若在宋朝國運昌盛時,這永安縣常駐兵馬八千,正是為了看顧皇陵,只是近年以來,處處用兵,早已將這些兵馬調得星羅雲散,最後千餘人,亦讓小官家調去守把洛陽,以至為劉豫輕佔此處。

說白了,老曹這一戰,非只取個縣城,而是取回了老趙家的祖墳。

只是這個祖墳,如今看去,甚覺殘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