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陸佰陸拾陸回 兵鋒東指出西京(第1/2頁)
章節報錯
八月初六,老曹領兵一萬八千,浩浩蕩蕩開出洛陽。
宋帝趙桓親自送至城門,依依灑淚,牽著袖子道:“哥哥此去,萬千小心,朕的指望,全在哥哥身上也。”
曹操笑道:“陛下寬心,武某此去,定當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宋室,還於舊都——必不叫陛下失望也。”
又看向趙構、張邦昌兩個:“九皇子,張宰相,本帥此去,西京安危,全仗你二人。”
當初黃河畔初見,趙構見曹操傲慢,做了出頭鳥指責他,先後吃了焦挺幾個大耳貼子,打得自始至終不敢露面,如今大約心裡創傷平復了些,聽說曹操要去奪汴梁,主動提出自家領兵,鎮守西京。
曹操也不同這少年計較舊事,誇讚幾句,留了五千兵馬讓人守城,趙桓又讓新任宰相張邦昌出面輔佐。
張邦昌此前乃是中書侍郎,因有勸進之功,又有汴梁守皇城的戰績,更有自鎮江府逃回洛陽的耿耿忠心,深得趙桓信賴,提拔為文官之首。
兩個都曉得老曹如今權勢滔天,老老實實應了,曹操勉勵幾句,率軍出發。
他麾下戰將,除了扈三娘、時遷、史文恭、公孫勝、戴宗幾人外,又添得劉延慶、王文德、張俊、凌振四將,以及張邦昌走後門塞進來的張伯奮、張仲熊兄弟兩個。
原來當初張邦昌逃去鎮江府,被降為城門吏,怒逃西京,因道路迢迢,生怕遭遇強人,遂哄了二張兄弟及“鱷霸”羅鄂同往。
及至西京面聖,張邦昌毫不猶豫,佔了張叔夜的功勞,口口聲聲說守把皇城苦戰多日,全是自己定策領兵,哄得趙桓大喜,以為他是文武雙全的大才。
張邦昌牛皮吹下,生怕二張洩露,正欲尋個去處遠遠打發了他,恰好曹操歸來,要出兵征戰,連忙找到門上,聲稱二張乃是忠良之後,又有關張之勇,死活要舉薦給老曹聽用。
至於羅鄂,他自信可以收為己用,自然不會推薦。
老曹往昔,亦曾聽過張叔夜的名頭,曉得此人乃是當世幹吏,便對兩位張公子先存幾分好感,又懶得拂了宰相的麵皮,當即召來一見,嚯!這兄弟二人,生得又高又壯,擰眉瞪眼,雷神一般威武。哪似文臣世家子?分明武勳將門郎!
哥哥張伯奮,使兩柄赤銅溜金大瓜錘,弟弟張仲熊,使一口厚背薄刃雁翎刀——
這口刀老曹看著眼熟,想了一回,卻是同當初曾氏五虎中,大胖子曾參所使兵器相似,雖是單刀,卻又長又大,足有四五十斤分量,若是撞陣,一刀下去,怕不人馬俱碎?
其實張叔夜本人,也不是純粹的書香門第,他自幼好談兵法,年紀輕輕,便以父蔭做了蘭州錄事參軍,御羌有功,陸續升遷,官運頗是亨通,又賜了進士出身,若不是後來其從弟得罪蔡京被牽怒,只怕早就入了中樞。
至於張家兩兄弟,沒有傳承其父文才、兵法,一身武藝,倒是青出於藍。
曹操同他兩個交談幾句,看出兄弟二人都是憨肚直腸的性子,愈發喜歡,便讓他兩個隨在自己身邊,暫任副將軍職。
不料兄弟二人聽說,頓時發作,哥哥叫道:“咦?你這大元帥,個頭矮便罷了,眼界怎地也窄?看不出我兄弟乃是頂好的先鋒官?你用作區區副將,豈不是埋沒了人才?”
弟弟更是指著其他眾將:“伱看這些將領,老的老,矮的矮,白的白,瘦的瘦,還有女子、道士,你不用我兩個做先鋒,卻待用誰?”
曹操順著他手一看,嘿,果然哈,劉延慶、王文德挺老,時遷小矮個,凌振白,戴宗瘦,公孫勝一身道袍,扈三娘娘們一個。
他是真正宰相肚腸,豈會和兩個憨漢置氣?哈哈一笑,指著張俊、史文恭道:“張俊兄弟西軍悍將,史教頭名震江湖,我用他們不行麼?”
兄弟兩個嘻嘻一笑,指著張俊道:“你問問他,敢不敢同我們爭先鋒?”
張俊臉色一紅,扭過頭去。
老曹一看,心中有數,他們來了西京後,怕是和張俊較量過,張俊自認不敵。
便扭頭看向史文恭,史文恭一笑,牽過雪驌驦,翻身上馬,橫持鬼哭槍,呵呵笑道:“要做我哥哥帳前先鋒,先贏了我史文恭。”
張伯奮大喜:“好,我和你打!”
張仲熊一扯長兄:“不!我和他打!”
兩個互不相讓,彼此撕扯,史文恭不耐煩起來:“咄!主帥帳前,豈可無禮?你兩個別囉嗦,一起來吧!”
張家兄弟不由大眼瞪小眼,一個道:“哥哥,他說什麼?是不是我聽錯了?”一個道:“兄弟,我也不知你聽錯了沒,我反正似乎是聽錯了。”
隨即一起看向史文恭:“罷了,你這廝把話慢慢再說一遍。”
史文恭淡淡道:“少廢話,你兩個一起上罷。”
張家兄弟頓時大怒:“這廝竟敢小覷我二人?”
氣憤憤的,各自上了坐騎,大吼一聲,兩柄錘子一口刀,齊齊殺向史文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