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閔閣替閔武彥相中了一門親事,不料閔武彥卻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相辭,於是閔閣有些氣急敗壞的對他說道:“我沒記錯的話,你已年近而立之年了吧?可你卻仍是孤身一人,沒有任何子嗣,如此你如何對得起我失去的兄長、大嫂?你也許不在意,可我在意。兄長臨死前,託我照看你,叔父我可是為此立過毒誓的,故今日這門親事,你應也要應,不應也要應。”

大樹底下好乘涼,但凡做買賣的,無不攀附權貴,如此才能保證生意財源廣進、財運亨通等等。而閔閣是商賈之家,那些個世家大族、貴戚權門,正眼也不會瞧上一眼商賈之家的,而閔武彥卻是夏襄樊大都督、大將軍,為封疆大吏、朝廷大將,因此閔閣便費盡心力的替閔武彥說了一個世家大族的女子。

其實閔閣為做買賣的,而閔武彥的父母卻是農戶,在河東郡之時,閔閣頗瞧不上閔武彥的父母,平日裡兩家來往也是較少。

“是哪家的女子啊?”閔閣抬出閔武彥的父母,閔武彥只能就範,於是點頭問道。

二十多歲了,早就可以成家了,閔武彥並非不想成家,並非不想有後嗣,而是實在騰不出時間,實在是沒有這閒心。

閔武彥是喜歡椿孃的,隨著兩人相處日久,感情也是一日好過一日,但閔武彥也知道,由於椿孃的身份,兩人是不可能結為夫妻的,最多隻能將她納為妾室或侍姬。

閔武彥不是周富貴,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不容易改變的。

“吳中霍家。”閔閣聞言欣喜的說道:“叔父知道你不喜攀附權貴,但叔父聽說霍家嫡女,可是個溫柔賢淑且貌...”

“吳中霍家?”閔武彥不待閔閣把話說完,便打斷道:“他們不是嫌棄北人粗豪嗎?”

閔武彥祖籍河東郡,也是北歸之人。

“呵呵,此一時彼一時也!”閔閣聞言頗有些得意的看了看四周後低聲說道:“朝廷不是下旨採選了嗎?”

“叔父!”閔武彥聞言頓時就明白怎麼回事了,於是不悅的說道:“此為趁人之危,彥決計不從!”

..................

東海郡,又名郯郡、東晦郡,古郡名。秦代始置,郡治在郯縣。西漢時,屬徐州太守部。東漢、三國魏置東海國,現復置郡,領十餘縣,分別為海西、龍沮、新樂、曲陽、沭陽、厚丘、利城、懷仁、朐縣等。

東海郡東面臨海,西鄰徐州,南鄰淮河,為南北爭奪之地。

兩漢時,東海郡人口最多約為二十萬戶,百餘萬人,而兩漢之後,戰亂頻頻,東海郡的人口劇減,不過此時仍有五六十萬人口,為大燕國人口較多的州郡之一,且因為瀕臨海洋,也是大燕國較為富庶的州郡之一。

漢及漢以後的對外貿易是以陸路為主的,如西北絲路,西南蜀至身毒之路,北方草原絲路等等,但也有海上貿易,如與日本、高麗的海上貿易。

“嗵...嗵...嗵...”

“嗚...嗚...嗚...”

燕東海王慕容弘叛亂,兵犯京師,戰敗後便乘海船逃回了老巢東海郡。對此,燕朝廷豈能與其善罷甘休?豈能輕易放過慕容弘?於是四路大軍,共五萬兵馬合圍東海郡,朝廷之下,五萬大軍由平涼侯、建忠將軍周富貴節制,並敕封周富貴為東海太守、東海大都督,節制東海郡及周圍州郡兵馬。

周富貴領本部雪羆軍及他部兵馬,攻至東海郡城池之下後,既不攻城,也不退兵,每日裡只是在東海郡城下“武裝大遊行”...也就是使無數騎兵在城下來回馳騁,耀武揚威的,並搖旗吶喊、鑼鼓喧天的,擺出一副攻城的架勢,周富貴卻遲遲沒有下達攻城的將令。

於是鮮卑軍軍主莫護拔便問向周富貴道:“周都督,何故屯兵於城下,不行攻城之舉啊?哼,跑了逆賊慕容弘,看你如何向太后交代。”

朝廷使一名漢將為三軍統帥,使得一眾鮮卑將領是大為不滿,加上週富貴遲遲沒有下達攻城的將令,他們便認為是周富貴膽怯,因此一眾鮮卑將領無論是神情還是言語,均是對他不太恭敬,是大為放肆。

坐於中軍帳中的周富貴聞言也不生氣,看著莫護拔等鮮卑將領笑道:“既然莫護拔將軍主動請纓,如此就由你領本部兵馬率先攻城,本都督領大部兵馬接應你如何?”

“啊?周都督,我部兵馬皆為騎軍啊,使騎軍攻城,天下有如此道理嗎?”莫護拔聞言又氣又急的說道。

誰都知道,首攻城者,雖有可能奪得首功,但更大可能卻是損失慘重,甚至全軍覆沒,然後攻下東海郡,剿滅逆賊之功被他人奪得。

莫護拔之意再明顯不過了,就是想儲存實力,讓周富貴所領的雪羆軍率先攻城,然後他們得漁翁之利。

周富貴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豈能中他的圈套?就算雪羆軍在損失不大的情況下,能夠輕鬆攻下東海郡,周富貴也不會輕易下令攻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