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鳳二年八月十日,二聖親自屹立城頭,目送出徵隊伍自長安進發。

宰相李敬玄受封桃河道大總管,統率麾下劉審禮、王孝傑、李謹行、黑齒常之、婁師德等將領,以太史令孟凡為軍師,攜十八萬唐軍攻打吐蕃。

三萬餘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離開帝都,率先到達了關中始平。

這時,眾人得到隴右送往長安的軍機奏報,吐蕃人蠻橫,率軍破鄯州,燒殺搶掠,毀城後去。

李敬玄知道後大為擔心,恨不得把為之奈何四個字刻在臉上。

有時候,孟凡都覺得,紙上談兵的趙括也挺好,至少人家不管怎麼說,至少不露怯、敢指揮。

尚未作戰,主帥就率先膽怯,不知所措……還怎麼打?

當然,也可以說李敬玄有自知之明吧,清楚此行究竟意味著什麼。

值得一提的是,孟凡這次能夠跟過來,得罪了兩個女人,太平找了好幾次,以為自己是為躲她而選擇出征,姑母武則天方面提點,要愛惜羽毛、莫要自誤。

最終,一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將所有聲音都給擋住了。

現如今,他就在行軍隊伍之中,並跟主帥面對面交流:

“隴右地區分別設定了河源、積石、莫門三軍,皆為百戰老卒,戰鬥力絕非新招募的鄉勇若能相比。”

“又有沙場宿將追隨,貧道亦略有本事,只要您不自亂陣腳,此行當穩!”

“不錯,九如有神仙手段,定能借來天兵天將,扭轉乾坤。”李敬玄像是自我催眠一般,又彷彿抓到了救命稻草。

越遠離長安,這傢伙就越沒有主見,令人忍不住擔心他會不會在關鍵時刻,因頭腦發昏,而作出什麼匪夷所思的騷操作,致使全軍覆沒。

因而,身為軍師,自比開國功臣徐茂公的孟凡壓力很大,能夠感到慰藉的是,其它將領都不是水貨,哪怕文官也都頗有膽氣。

其中,王孝傑這名字更是曾在影視劇中聽說過,且頻率不低——

神探狄仁傑中,女帝愛將,官拜右威衛大將軍,常年鎮守邊疆。

除此之外,還有名將黑齒常之。

這名字很奇怪,所以只要聽過一遍,就能深深記在腦海中,而他一個歸附華夏外國將領,既然能夠名留青史,那必然是戰功赫赫。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兩人很年輕,如今在軍中僅僅略有薄名,故而話語權並不多,無法獨領一軍。

要是能夠先知先覺就好了,孟凡嘆息,還是要多讀書,至少穿越以後,能夠有用武之地,但他還不至於自亂陣腳。

因為縱然什麼事情都不做,牢牢看住主帥李敬玄,別讓其整出離譜決定,任下面經驗豐富的將領們自由發揮,此行都能有所斬獲,不過功大功小而已。

……

這次的行軍路線是走古道,昔年唐軍出征亦是選擇此線路——

沿渭水北岸越過隴山,抵達秦州,再朔渭水繼續西上,越鳥鼠山,入臨州;

隨後,自臨桃向西北行,經河州渡黃河,過龍支城,繼續往西北行,最終抵達鄯州。

一路上並無意外發生。

畢竟,千年大妖看到此等軍中煞氣,都要遠遠避著走。

在此過程中,大軍抵達河州以後,臨時改了一次目標,前往敦煌城進行休整,各路將領則聚在一起,結合各種奏報,來分析局勢。

十八萬大軍當中,約有十三萬來自中原,也就是招募而來的勐士,已經在行軍途中慢慢匯聚過來。

而餘者皆在邊疆等待,為百戰老卒,戰鬥力和作戰經驗都很豐富,確保此戰不至於將一切希望,都壓在新兵身上。

胡姬若擬邀他宿。

掛卻金鞭系紫騮。

文人歷來無恥,把主動花錢買春當成胡姬強邀,當成是風流豔事,經常拿出來跟狐朋狗友炫耀。

敦煌城。

與絲綢之路緊密相連,壁畫於後世聞名於天下,同時,也是西域女奴貿易最猖獗的地方之一。

但這麼形容,其實又帶著孟凡強烈的主觀意願,因為大唐從來不禁止買賣奴隸,一切都合法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