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吾歷經元明兩朝,見過太多的事,耍手段自然不會像洪御史那麼低劣,但他也著實低估了朱元璋和朱標對朱陽護佑。

他見埋刺沒有成功便果斷的回到了佇列當中。

當然這不是退卻,而是在等待別人給他遞刀。

而這個給他遞刀的人便是兵部尚書沈溍。

“陛下,臣有事稟,昨晚兵部接到緊急軍情,倭寇再次在福建登入,殺我大明百姓一十三人,搶劫白銀千兩,後經當地千戶所驅趕,這股倭寇最終逃竄!”兵部尚書沈溍走出佇列,跪在地上說道。

說起來也是朱陽活該倒黴,本來劉三吾等人的計劃是在朝議上挑起海禁的紛爭,然後藉機激怒朱元璋。

朱元璋性格暴躁,說不準一怒之下就會大開殺戒,這樣不但可以殺了朱陽,還可以將朝中所有對開海禁還心存幻想的人都一併清除。

然而就在他們討論細節的時候,沈溍接到了福建過來的加急信件,因為戰鬥已經結束,倭寇也已經被驅走,所以沈溍並沒有第一時間選擇入宮稟告朱元璋,而是選擇早朝的時候說。

而這一事件也就被劉三吾等人順勢利用了起來。

“陛下,海禁已有數年,但福建沿海仍然有百姓私自出海,甚至走私我大明商品到海外,最終導致倭寇登岸並屠戮無辜百姓,還請陛下下旨治福建布政使司之罪!”沈溍說道。

“另外,微臣建議陛下以後對上書‘開海禁’者予以嚴懲,只有這樣倭寇才能根除,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沈溍說道。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在洪武三年(1370)“罷太倉黃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他又下令撤銷自唐朝以來就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自此,連與明朝素好的東南亞各國也不能來華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再次釋出“禁外藩交通令”。

後來朱元璋更是說出了“寸板不許下海”的話。

而這些做法和朱元璋說的話後來就成了明朝歷代文官反對開海禁的祖制。

如今朱元璋還未死,眾臣自然不能用祖制來說,但“君無戲言”,既然朱元璋歷次強調海禁,那說開海禁自然就是錯,上書開海禁的人自然也要得到懲罰。

朱元璋眯著眼看著沈溍,他明白沈溍的打算,甚至其他站著的文武百官也明白。

若是朱元璋答應,那麼朱陽寫得這份試卷就是一個足以將朱陽自己炸死的一個雷。

但如果朱元璋不答應,那就是“君有戲言”,朱元璋最為看重的皇家威權就會被削弱。

朱標在一旁看著朱元璋,內心有些焦急,他怕朱元璋順口就答應了沈溍的建議。

“陛下,微臣覺得沈尚書的建議甚合情理,陛下三番五次強調禁海,但福建學子朱陽依舊在策問中妄言開海禁是如何如何的好,由此可見福建壓根就沒有將陛下放在眼裡,對於陛下的政策更是充耳不聞。長此以往,福建百姓必然會脫離大明的管制,所以微臣建議將福建上下官員不論大小皆抓捕問罪,重新指派合格官員前往管理福建承宣佈政司!”另一名御史走了出來,對著朱元璋說道。

“臣附議!”

“臣附議!”

……

瞬間廣場上有近數十人跪在地上,口中喊著附議。

“群情洶洶啊,看來你這次必死無疑了!”劉三吾站在隊伍裡看著跪在地上的眾多官員,心情頓時舒暢起來,他知道這次朱陽必死,即便是朱標想要保,也保不住了。

……

“阿嚏……”

宮門口,朱陽一個噴嚏接著一個噴嚏。

“感冒了?”朱陽摸了摸自己特意穿得很厚的毛衣,“咦,沒有感覺到冷啊,難道是有人想我了?”

“不過,等待真是難熬啊,也不知道皇帝老兒在幹嘛?都這麼久了還不召見我,真是煩人!”朱陽跺了跺腳,又用手揉了揉有些麻木的腳,要不是朱元璋是皇帝,朱陽拿他沒辦法,否則朱陽真想一口鹽汽水噴死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