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票票!)

在跟國內多喜歡用鋼筋混凝土建房子不同,醜國境內的房屋,主要材料都是木材和合成板以及輕鋼結構,因此國內在材料成本上就比醜國房子的建築成本高很多。

現在醜國房屋主要結構90%以上的材料都是木材,其餘8%是採用輕鋼片,還有2%的合成板。

因為這邊很多房屋都採用彩箱板式設計,它的牆壁平均分擔承重, 根本不用柱子主樑。

但是在建築房屋以前,會先用混凝土澆灌地基。

而且在地基上面會預先埋設螺柱,在建築時,以標準木料釘距排列製成板牆,栓在螺柱上,然後把幾面板牆相連線就製成了房間。

多個房間連在一起, 就形成了房子,隨後在它們頂部架上長厚木板, 形成天花頂結構。

房屋在建成以後, 板橋內部會填充大量保溫材料,外側會再貼上保溫板。

當然,這個基本上看不出來,因為外牆上存在的磚石等材料,都是在保溫板安裝完畢以後,再把磚石等材料自地基上貼著保溫板上壘砌而成的。

因此房屋除了自身的重量以外,不承擔任何結構重量,相對來說空間也更寬闊,最關鍵的是沒有公攤(純吐槽,勿噴)。

言歸正傳…

考慮到伐木和運輸的困難,理論上來說,木材上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這麼明顯的一個坑,黎耀陽不可能當成意外來看待。

更何況上漲的原材料可不止木材,混凝土也在飆漲,新華小鎮的專案可不僅僅是別墅和小高層,還有10幾層的大樓,不可能全用木材替代。

咱就是說,從客觀角度上看, 隨著周邊地區的樹木被砍伐殆盡,醜國的伐木大業在努力西進。

換言之,木頭從深山老林運出來,是需要非常多工序和時間的,成本上漲合情合理。

首先,木材砍伐完畢之後,就需要運出深山老林。

有時候用的是原始的馬車,而有些地段,則專門修建了臨時的鐵路線。

而在這些鐵路線的必經之路上,有時難免會遇到一些深溝或峽谷。

這時候就必須逢山開道,遇水搭橋。

而他們所搭建的就是木架橋。

之所以用木材而不是用鋼鐵來建橋,主要是因為建橋地點大多地處森林之中,所需的木料可以就地取材。

不但建造的工藝相對容易,而且與鋼鐵材料相比,造價也會更低。

可造價再低也是需要花錢的,日常維護也需要錢,這些錢從哪來?當然是從消費者身上來, 成本自然水漲船高。

現在正是伐木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大批製造業的誕生, 加速了經濟發展,全醜都在大興土木。

而東部,或者說東北部地區的主要伐木區域在新英格蘭,英國的先驅者們在自己的國內木材供應崩潰後,開始探索大陸上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

新英格蘭地區豐富的硬木就特別有吸引力,但砍伐了100多年,新英格蘭的原始森林也遭不住這麼砍。

於是伐木重點從新英格蘭轉移到密歇根,而西部則是北加州,那裡生長著千年紅木,是人們最喜歡的建築材料。

新華小鎮的別墅區,主要採用的木料就是紅木,這些生長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巨大紅木,最高可達110米。

一棵樹木放倒,那就是百米比賽的長度,博爾特跑起來都要9.58秒。

而且最大直徑可達8米,把姚名放平了,也得需要三個他,且品質非常好。

普通人站在它的面前,是那樣渺小。

由於現在的科技落後,伐木工們只能一寸一寸用鋸子和斧頭砍樹。

一棵百年紅木,需要六七個伐木工人,耗時一週左右才能砍倒,有時候為了方便,他們就直接睡在樹裡。

這樣高品質的一棵樹運送到客戶手中,價格在30萬刀左右,大概相當於每千板尺150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