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訂閱!求票票!)

“……其實在西部開發戰略上,醜加兩國有著截然不同的策略。

醜國監管寬鬆,支援‘叢林法則’和‘野蠻擴張’,所以被嘿幫洗劫一空的淘金者不計其數。

相反,楓葉國的開發政策相對柔和,皇家騎警沒收所有武器,並常駐當地以維持秩序。

16世紀末, 西班牙人在秘魯的波託西發現了世界最大的銀礦,出產了全球一半的白銀。

蜂擁而來的歐洲人,一舉將波託西推上世界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

當時,這一現象被稱為‘銀都奇蹟’。

無獨有偶,道森城也隨著淘金熱興起。

19世紀末,道森城已經成為西雅圖以北,溫尼伯以西最大的城市,人口甚至超過了西海岸最大貿易站點——溫哥華。

道森城是淘金熱時期淘金客在育空地區的重要聚集地

當時, 道森城被稱為北方巴黎, 市內不僅有兩份日報,眾多豪華旅館,還誕生了楓葉國境內第一家賭場。

僅僅兩年時間,金礦又吸引到了一票商業財團,它們從淘金者手中收購剛挖出來的金子,再轉手出售向國際市場。

為了增加業務量,財團買下了無數報紙版面,用來刊登商業廣告,鼓勵西海岸居民前往育空淘金。

三年內約有10萬名淘金者到訪育空地區,造就了19世紀最後一輪淘金熱,也是世界上最偏遠地區的淘金潮。

隨著育空人口結構發生逆轉,當地印第安酋長不得不放棄領地向南遷移,因紐特人索性搬家到了阿拉斯加。

硝煙散去,淘金潮在新世紀的頭一年正式結束了,整個過程只持續了不到4年。

但根據我們當地人的統計,最終只有2噸的黃金被開採出來。

反觀全盛時期的西班牙帝國,每年能從中南美洲攫取6噸黃金。”

羅森塔爾接話道:

“沒錯,相對於數以萬計的淘金者來說, 2噸的開採量顯然是僧多粥少。”

康棟樑點點頭:

“真正找到金子的只有4000人,靠金子發了財的才300多人,絕大多數人虧得血本無歸。”

黎耀陽打趣道:

“我覺得賣生活用品的商販,倒是掙了不少錢。”

康棟樑和他對視而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不過淘金潮雖然開墾了楓葉國西北部,鞏固了領土主權,卻掏空了淘金者的腰包。

基礎設施建立後,大財團帶著專業開採裝置進來,用機器代替人工,淘金者們又只能尋找新的礦脈。

就比如道森城的4號淘金船,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質淘金機器,曾在一天內挖出過800盎司黃金。

淘金船於10年前投入運營,在這10年的時間內,為財團獲取了20倍的投資回報率。

如今,道森城早已被替代,白馬市成為了育空首府。

楓葉國為了獲得阿拉斯加以東領土的控制權,在1898年建立了育空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