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維斯特洛(三)(第1/3頁)
章節報錯
雖然正篇中多恩還沒有加入戰局,但是歷史上卻有兩次多恩戰爭的經典戰例,對戰雙方都是龍家與多恩人。
第一次多恩戰爭,是已經橫掃六國的征服者伊耿御駕親征,他兵分兩路,就是分別走親王隘口和骨路進入多恩。
但是多恩人展現出了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們自知無法與龍抗衡,所以主動放棄了一座座城堡,化整為零躲進暗處,打起了游擊戰。
龍來了他們就跑,龍走了他們就擾,還誤打誤撞的打下了一條龍。
伊耿手下的大將奧里斯·拜拉席恩在攻打骨路的時候還成了戰俘、第一任提利爾公爵則失蹤在了多恩沙漠裡。
最後,得不償失的伊耿主動放棄了征服多恩的打算,多恩因此得以保持獨立。
第二次多恩戰爭,龍家已經沒了龍,但是那時出現了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瓦列利安家族的埃林。
他創造性的指揮海軍透過綠血河深入多恩腹地;而少龍王戴倫和當年的伊耿一樣,兵分兩路走骨路和親王隘口進入多恩,和埃林東西夾擊,最終迫使馬泰爾親王下跪投降。
有了這次戰爭的範例,多恩的死穴也就暴露無遺了。
因為多恩並沒有足夠強大的海軍,面對外來艦隊對綠血河的襲擊,根本無從抵抗。
而外來艦隊一旦進入綠血河,那麼綠血河沿岸的城堡,包括陽戟城在內,都要受到威脅。
特別是再有敵人陸軍從骨路、親王隘口南下的話,那麼多恩人就真的特別難受,既無法集中力量防守兩處通道,也沒有辦法守護綿長的綠血河。
所以正篇中的道朗親王那麼謹慎是有原因的,一旦鐵王座對多恩開戰,強大的獅花艦隊模仿當年埃林的戰略,強行攻入綠血河,那麼多恩人一點抵抗之力都沒有。
再說說王領、風暴地一帶的地緣情況。
王領,也就是伊耿征服後,由國王直轄的土地。它一部分取自河間地、一部分取自風暴地。
大家都可以看出,大陸上的七大王國,不僅僅在政治版圖上是七個部分,在地理上也是七個自成體系的地理單元。
而王領卻是一個人為政治分割的產物。所以我才將王領和周邊地區拿來一起說。
王領一帶沒有太多值得提的地緣單位,龍石島在海上護衛著君臨城的安危,這一點看過的都知道。
不過龍石島還有一個姊妹島嶼,叫潮頭島,這個需要說一說。
伊耿征服時,奧里斯·拜拉席恩還沒有自立門戶,所以伊耿那時候最大的支持者是潮頭島的瓦列利安家族,也就是上一節提到的那個埃林·瓦列利安所在的家族。
坦格利安和瓦列利安,都是瓦雷利亞帝國的遺民,不同點在於坦格利安家族是龍王家族,相當於瓦雷利亞帝國的統治階層;
瓦列利安家族並非龍王家族,相當於瓦雷利亞帝國的中間階層。
從伊耿時代開始,潮頭島的瓦列利安家族就擁有著全大陸最為強大的艦隊。
伊耿征服戰爭中,瓦列利安艦隊曾幫助龍家攻打穀地的海鷗鎮;
血龍狂舞時期,瓦列利安家族的艦隊幫助女王蕾妮拉爭取王位;
第二次多恩戰爭期間,瓦列利安艦隊更是透過綠血河直搗多恩腹地,可以說是戰爭勝利的頭號功臣。
正因為瓦列利安家族強大的艦隊,所以瓦列利安家族的成員一度世代擔任海政大臣一職;
正因為瓦列利安家族強大的艦隊,所以瓦列利安家族的成員多次和龍家聯姻。
不過正篇中瓦列利安家族已經不如曾經那般強大,雷德溫艦隊、鐵群島艦隊、王家艦隊等海上力量都已經超越了瓦列利安艦隊。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地理單元,就是君臨城南方的御林。
風暴地一帶有著很廣闊的森林,北部是御林,南部是雨林,這一帶也是維斯特洛大陸三大森林之一。
之前說過,詹姆很年輕就被亞瑟·戴恩親手冊封為騎士,當時的背景就是詹姆在征討御林兄弟會的過程中作戰英勇。有一支土匪在御林中為非作歹,打家劫舍,自稱御林的兄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