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維斯特洛(二)(第1/3頁)
章節報錯
河灣地可以說是七大王國中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國,有著最多的人口、最龐大的軍隊、最富裕的家族、最繁榮的農牧業、最強大的文化輻射能力。
可是近三百年來,河灣地就沒有打過一場正常的仗。
五王之戰裡,河灣地支援藍禮,給藍禮提供了八萬人!
與此對應的,風暴地只給藍禮提供了兩萬人;上面也提到北境只南下了一萬八千人、西境東進的只有三萬五千人。河灣地這個八萬人可以說對比其餘任何一家,都是壓倒性優勢了。
在勞勃死後,藍禮本想拉攏奈德,以較小的代價推翻喬弗裡和瑟曦。
但是奈德拒絕了藍禮的逼宮計劃。
所以藍禮不得不和百花騎士一起南下到高庭,在高庭召集了河灣+風暴地的十萬大軍,然後帶著這十萬大軍,沿著玫瑰大道徐徐北上君臨。
玫瑰大道也是傑赫里斯一世時期修築的五條大道之一,南起舊鎮,經過高庭、苦橋、直到君臨、又北至幕谷鎮、女泉鎮。
從高庭到君臨,本來一馬平川,沒有什麼天險阻礙。
不過河灣地綜合實力實在太強了,所以馬丁就偏不讓河灣地軍隊順順利利的北上。
藍禮帶軍剛走到苦橋,就聽說史坦尼斯帶著自己的迷你軍隊在圍攻風息堡,所以就下令主力軍隊留在苦橋,只帶著騎兵去救援風息堡了。
後面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這種事情了。
血龍狂舞時期,也是同樣的情況。
海塔爾軍隊為主的河灣地大軍沿著玫瑰大道北上君臨,不過半路就停在了一個叫騰石鎮的地方,因為領導權糾紛而長期不肯挪動腳步,最後乾脆一鬨而散了。
勞**義時就更奇葩了,河灣地軍隊大炮打蚊子,傾巢而出去圍攻一個小小的風息堡,錯過了勞勃和雷加在紅寶石灘的決戰。
究其原因的話,可能就是馬丁也覺得河灣地軍隊太強了,如果正正常常的打仗的話,誰都打不過它,所以就給它新增各種意外和障礙。
不是領導權糾紛,就是國王半路死了,總之就是不讓它正正常常的北上。
歷史上,河灣地有兩個較大的敵人。一個是鐵群島的鐵民;一個是多恩人。
河灣地南部邊界,有一片三方緩衝區,叫做多恩邊疆地,河灣地、風暴地、多恩各佔據該地區的一部分。
(就像印度洋不全屬於阿三,多恩邊疆地也不全屬於多恩)
而多恩邊疆地的地形以山脈為主,綿延最長的一段山脈,叫赤紅山脈。
它名字的由來,就是源自歷史上河灣地和多恩的一次慘烈戰爭,雙方還兵撒下的鮮血染紅了整座山脈之意。
幾千年來,三方一直在多恩邊疆地打拉鋸戰,互有勝負。
多恩人最強盛的時候,越過赤紅山脈,攻陷過高庭;河灣人強盛的時候,把多恩人趕回老家,百年不敢北上。
三方都在多恩邊疆地這塊多戰之地分封了尚武的家族,諸如巴利斯坦所在的賽爾彌家族、復活七次的“閃電大王”貝里所在的唐德利恩家族、人生贏家山姆所在的塔利家族等等
直到多恩透過聯姻的方式併入七國後,這一帶才算贏來了幾百年的和平時光。
為了紀念多恩和平歸附,國王戴倫二世在邊疆地的風暴地一側,修建了一座城堡,取名叫盛夏廳。
盛夏廳就是伊耿五世玩火自焚的地方,也是勞**義時一日三捷、威震天下的地方。
再來說說鐵群島,以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來看,想要發展就只有三條路。
事實也證明了,其戰略分為北上、東進、南下三種。
北上就是劫掠北境、東進就是進攻西境和河間地、南下就是劫掠河灣地。
其中北上、南下戰略在五王之戰中都落實了,東進戰略雖在五王之戰中沒有出現,可是在歷史中卻屢見不鮮。
北上戰略的核心之處,就在於佔領卡林灣。
雖然巴隆大王兵分三路進攻北境,但是真正有戰略價值的就只有進攻卡林灣。
卡林灣的戰略價值,之前已經說得很詳細了,不再贅述。
如果是平常時候,鐵民就算佔領了卡林灣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卡林灣抵禦南來軍隊從未失敗,可是如果遭遇北面的進攻卻並非堅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