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3年,英國承認醜國獨立,並先後把13個州以外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劃歸醜國,醜國領土因此擴充套件至230萬平方公里,約佔後來醜國本土面積的30%。

1789年,聯邦政府成立。

按道理講,醜國應該是英聯邦國家,但由於當時的英國打不過剛成立的醜國,它只得承認美國獨立。

如果說,過去的美國是英國人的醜國,那麼,可以說,21世紀的英國則是醜國人的英國。

醜國獨立戰爭後,由於像喬治·華盛頓和托馬斯·傑斐遜這樣的領袖——他們都是來自維吉尼亞的奴隸主,他們只是採取了謹慎的措施來限制這個新獨立國家的奴隸制。

因此,醜國《憲法》預設了奴隸制度,保證了奴隸主收回任何「被強迫服務或勞動的人」)的權利。

從1789年華盛頓成為第一任老大,到尤利西斯·格蘭特於1869年擔任第18任老大,其間就有12位老大擁有或曾經擁有自己的黑奴。

直至18世紀末,一些北方州才廢除了奴隸制,但在南方,黑人在人口中佔很大比例,經濟依賴於菸草和棉花等作物的生產。

在18和19世紀,南方的勞動密集型農業經濟依賴於持續存在的奴隸制。

18世紀晚期軋棉機的發明振興了醜國南部和西南部的棉花生產,進一步增加了對奴隸的需求。

南方奴隸主支援奴隸制的論點捍衛了種植園主的利益,反對廢奴主義者、下層階級和非白人建立一個更平等的社會結構的企圖。

1793年,醜國國會透過了《逃亡奴隸法案》,將協助試圖逃跑的奴隸定為聯邦犯罪。

儘管很難在各州之間強制執行,尤其是隨著北方廢奴主義情緒的增長,這部法律幫助確立併合法化了奴隸制,使之成為醜國的一項持久制度。

當然,被壓迫了這麼久的黑人也不是沒想過抗爭。

17世紀、18世紀和19世紀期間,北美髮生了大量的黑奴起義和起義。

到1776年,大約8%的非裔醜國人獲得了自由。

到1810年,南方4%的黑人和北方75%的黑人獲得了自由。

到1860年(內戰前夕),自由黑人佔醜國人口的10%。

「自由黑人是醜國廢除奴隸制之前用來描述非奴隸的非裔醜國人的一個術語。

內戰前的自由黑人這一稱呼,開始於聯邦成立,結束於內戰爆發。

直至1808年,醜國國會才宣佈進口新奴隸為非法,但醜國的奴隸人口在接下來的50年裡幾乎增加了兩倍,到1860年已達到近400萬,其中一半以上生活在南方產棉州。

從19世紀3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支援奴隸制的爭論最為激烈。

到了19世紀50年代,南方積極捍衛奴隸制,並繼續醜國新領土擴張。

1861年,11個蓄奴州脫離聯邦,成立南部邦聯,引發內戰。

1862年,聯邦把廢除奴隸制作為戰爭目標。

1863年,林肯透過《解放奴隸宣言》解放了反叛的南方各州的奴隸。

1865年12月,醜國憲法第13次修正案生效,宣佈在全醜永久廢除奴隸制度,並對以前的奴隸主沒有任何補償。

從1861年的春天到1865年戰爭結束時,大約有18.6萬名黑人士兵加入了聯邦軍隊,其中3.8萬人喪生。

戰爭結束時,醜國3500萬總人口卻死亡了62萬人,使之成為歷史上代價最慘重的衝突。

雖然聯邦在內戰中的勝利給了大約400萬奴隸自由,但在重建時期面臨著重大挑戰。

1865年底透過的第13修正案正式廢除了奴隸制,但戰後南方被解放的黑人的地位問題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