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面見傳奇(五)(第1/3頁)
章節報錯
利弗莫爾對記者的評價以及他與記者的關係可能並不完全誠實。
當時,許多報道華爾街的知名記者被懷疑涉嫌腐敗和收受賄賂,撰寫有關公司的報道。
涉嫌瀆職的記者包括:
《華爾街日報》的理查德·埃德蒙森、金融美國的威廉·戈伯、紐約晚報的查爾斯·墨菲、紐約先驅論壇報的j.f.洛瑟、紐約晚報的威廉·懷特和紐約時報的w.f.沃姆斯利。
當然,弗蘭克?布利斯不僅僅只是賄賂記者。
在《回憶錄》中,利弗莫爾接著解釋了在最初操縱之後,量價是如何承載一切的:
“當我吸納了所有意圖某一價位賣出的股票之後,我解除了這個價位的市場壓力,這自然清楚地揭示了該股從交易角度看阻力最小路線的方向。
方向明顯向上。
在善於觀察的場內交易者察覺這一事實的那一刻,他們自然推論該股票已經為上漲行情做好了準備,雖然漲幅還不可知,但是已經足以讓他們明白應該開始買進。
他們對股票的需求完全來自該股票呈現出即將上漲的明顯態勢,這是行情紙帶發出的萬無一失的看漲貼士!
於是,我立即滿足他們。
我把開始的時候從那些疲憊不堪的持股人手中買下的股票賣給場內交易者。
當然,賣出的過程必須謹慎從事,而且我也僅限於滿足他們的需求。
我沒有把自己的股票強加給市場,也不想造成太快的上漲行情。
如果在專案剛開始的階段只把我的10萬股的半數賣出,那可不是什麼好生意。
我的任務是開發一個市場,或許足以承接我的全部頭寸。
然而,雖然我僅僅賣出了場內交易者急於買進的數量,但是市場暫時缺少了我自己買進的力量支撐,這是我迄今一直穩步實施的措施。
場內交易者的買進逐漸停止了,相應地,股票價格停止上漲。
一旦出現這樣的情形,失望的多頭便開始賣出,或者對場內交易者來說,因為股價上漲勢頭受阻,當初買進的理由消失了。
不過,我已經對這輪賣出做好了準備,在市場回落過程中,我買回曾經在比現價高几個點的地方賣給場內交易者的那些股票。
我知道這些股票肯定會被反手賣出,我有備而來的買進阻止了市場的進一步下滑;
一旦股價停止下跌,便不再出現新的賣出指令。
於是,我重新從頭開始新的一輪操作。
我在市場上漲過程中吃進所有賣出的股票——數量不是很大——股價再次開始上漲,起點比上一個價位更高一點。
不要忘記,在之前市場的下降途中,曾有許多持股人椎胸頓足後悔自己沒有早一點賣出,現在市場比最高點低了3~4個點,他們不願意賣出。
這些投機客總是發誓,倘若市場再漲回來,一定要賣出大吉。
他們在市場上漲途中發出賣出指令,然後隨著股價趨勢的改變,再次改變想法。
當然,那些力求保險的快手總要賣出獲利平倉的,在他們看來,凡利潤不論大小,先拿到手再說。
在這之後,我只需重複上述過程,交替地買進和賣出,但每次總是設法讓股價創新高。
有時候在你吃進所有掛單賣出的股票後,市場給你的回報是,股票價格急劇上升,你所操作的股票形成了一小段疾風暴雨式的上漲行情。
這可是極為精彩的廣告,因為這會引起議論,而且既會招來職業交易者,也會招來喜歡行情活躍的那部分大眾投機客。
我認為,這部分人佔相當大的比例。當這種噴發式行情突然發生時,不論引起多大的需求,我都如數滿足。
我的賣出總能把當時的上漲程序從幅度上和速度上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內。
透過在市場下跌途中買進、在市場上漲途中賣出,我所做的並不只是標高股票價格——我正在拓展市場空間。”
利弗莫爾借鑑了19世紀偉大的華爾街投機大師詹姆斯?基恩的技巧,研究了他的心得——
創造‘牛市行情’是集合資產池操作手和市場操縱者的一種常見策略,今天你仍然可以看到這種情況發生。交易者總是被亮閃閃的東西吸引,就像魚被銀色的誘餌吸引一樣。
利弗莫爾的目標是始終創造一個完全平衡的上漲市場,那裡總是有一個以現行價格交易的買方和賣方。